第七百一十章 路易十四搞漢學,笛卡爾被儒化(二合一)(第3/3頁)
章節報錯
像這種場景,在大明很場景。
因為現在的大明,在天啟皇帝在一改保守政策而將國門主動進一步開啟,且又主動向外擴張後,就已經成了世界的燈塔。
許多懷著各種心思的外夷貴族來到大明,想要更加清晰地認識這個東方帝國。
但朱由校這樣做以後,一直佔據中華文化主體的儒學並沒有隨著大量外來者的進入而消亡而備受鄙夷,相反還備受推崇。
因為誕生於大陸性文明的儒家文化正是誕生於海洋性文明的西夷國所缺乏的,對於他們而言,提倡天下為公,主張仁政,不與民爭利的儒家文化的確不是落後的文明,相反還是他們一直汲汲追求的。
朱由校也注意到大明現在的外夷學子越來越多的現象,且也讓東廠和錦衣衛多派些人手盯住這些人,對來大明的外夷在思想上進行嚴格的鑑別,儘量提高申請在大明留學和居留的難度。
但饒是如此,依舊有不少外夷貴族蜂擁一般來大明,甚至不惜花重金,找各種門路。
以致於,收留學生都成了一項收入不菲的產業。
朱由校倒是巴不得外夷因為學習儒學而變得內斂溫良,且因此主動漢化,但他也擔心會有別有用心的外夷留學生,抱著使本民族崛起的目的,而和大明內部的一些為了自由主義而願意犧牲整個華夏利益的人勾結在一起。
大明人口眾多,文化程度也高,雖然這利於大明繼續在科學技術領域保持先進,但也使得大明內部的思想構成非常複雜,因為所處階層和人生經驗不同,信什麼的都有,不排除將民族利益放在心上,而要真為天下人自由獻出自己一切的極端者。
“這就是轉爐鍊鋼法的圖紙!但這已經是很多年前的技術了,大明已經不再使用,所以才讓我能夠偷偷畫到!不過,雖說是多年前的,但冶煉出的鋼材完全適合用來造現在的所有槍炮管,你們能看明白嗎?”
“另外,我們鋼鐵廠的管理流程,我也寫成了冊子給你!”
紀思聖此時就將一沓資料放在了滕野和多田榮面前。
滕野驚喜地接過資料看了起來。
而多田榮也跟著說道:“多年前不用的都可以造所有槍管,明國是真的技術先進,幸而有紀先生您幫助,不然,我們要想趕上明國還得有更長的路。”
“不必客氣!只有讓你們倭國也強大起來,且對我大明造成威脅,或許那位高高在上的君王,才會願意限制自己的權力,還天下民眾以真正的自由,才知道如何與鄰邦友好相處,而不是將上天賜予大明的強大用來侵略和劫掠!”
紀思聖是一個崇尚自由的大明工業學堂畢業的本國士子,且因為是官宦子弟再加上自身成績優越,就進了大明的官營鋼鐵廠,但也因為他的思想很聖母,也就主動做了間諜,主動把大明封禁的技術偷偷給外國留學生,甚至還會主動傳授知識給這些人。
“二皇子失去了奪嫡的機會!我們也是很失望,這無疑意味著我們想要將來整個天下在二皇子的統治下,變成一個以士為四民之首的儒家社會,成了奢望,甚至會使得的全天下都會成為庶民的天下!若是這樣,與其讓天朝統一整個天下,不如讓讓我們自己的國家獨立,甚至強盛起來,逼迫天朝改制!”
滕野這時候說道。
“正是此理!他們說我漢賊也罷,說我賣國也好,我都不在乎!我只知道,只要是為了心中理想,任他人怎麼罵都行,我希望你們能協助幕府重建起一個真正的儒系大國,且要非常強大!讓天下儒士有自己的尊嚴!”
紀思聖說道。
“會的!如果新的倭國沒有實現這一切,我也會背叛他!”
滕野說道。
多田榮也跟著點首:“什麼文明,什麼民族,皆不足談,我們得為了士大夫的尊嚴而鬥爭!”
紀思聖又道:“我還給你們準備了三百箱青黴素製品,這本是優先供應我大明自己西征軍隊的,你們很難得到,但我想了辦法,搞來了這些,你們帶回去給幕府將軍!就當鄙人給大日本帝國的崛起略盡綿薄之力!”
“老爺!外面來了東廠的人!”
這時候,門外突然傳來了紀思聖家人的彙報聲。
紀思聖聽後大驚。
滕野也慌張起來:“東廠怎麼找來的。”
多田榮也頗為緊張道:“為了自己國家的獨立和崛起真是不易,滕野君,看來,我們得做好犧牲的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