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袁可立便和朱燮元主持起這樣一場廷議來。

而這場廷議開始後,大臣們最先爭執起來的就是關於平定東虜這一件戰事要不要封幾個世襲勳爵的問題。

因戰功而封侯,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是至高無上的榮耀。

不過,任何一個時代都不乏鴿派的大臣。

畢竟永遠都有對軍事戰爭不感興趣,而更在乎國民經濟的人。

“東虜,不過是邊陲一較有勢力的反叛外虜,滅之亦算不得大功!能比肩於開國之功,靖難之功?故,以臣之見,封爵沒必要,不過略封幾個有功者以世襲錦衣衛職便足矣!”

此時,同畢自嚴一樣,在政務能力上比較強而被推為的閣臣李國普就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自己沒看重這次剿滅東虜之事。

另外,善於後勤排程的能臣王在晉也不贊成朝廷再發動對韃靼即林丹汗勢力的戰爭。

他自然也不是出於私心,而是他的政治觀念讓他覺得,戰爭不是值得提倡的事,因為他的實際經驗告訴他,戰爭真的很勞民傷財。

所以,王在晉也在這場廷議上說道:“以臣之見,用殺戮的方式來制止兩國糾紛是不明智的,只會勞民傷財,乃至增加仇恨,還不如用道德感化之!以禮相待,使其從心歸順。”

“道德若能感化胡虜,那邊鎮何必派邊軍鎮守,不如派一群德高望重的大儒去鎮守!讓這些大儒去感化他們,我想問,這有用嗎,諸位真想讓朝廷這樣試試嗎?”

已回京擔任兵部尚書,且算是鷹派的孫傳庭對此表達了異議,且問了起來。

“僕得替自薩爾滸之戰以來,陣亡於東虜之手的大明將士和被東虜屠戮計程車民說句公道話,或許有些人覺得,朝廷這次剿滅東虜算不上是大功,不足以彪炳史冊,可對於他們而言,這是對他們實實在在的報了一次仇,也算是沒辜負他們為之失去的生命!”

“另外,以僕之見,剿滅東虜,非同於一般平叛,對於國朝,對於華夏而言,甚至比漢滅匈奴還要重要,因為在漢匈對峙時,匈奴再強,卻無滅漢之可能,但對於陛下即位之初的大明,東虜卻有亡我天下之可能!”

袁可立說到這裡就聲音大了起來,迴盪在整個大殿。

接著,袁可立又說道:“你們可能覺得僕這話是在胡說八道,但這的確是僕想了很久所認為的!不是說東虜不很強就不能亡我漢家天下,以僕看來,在陛下即位之初,朝堂上黨爭激烈、文恬武嬉,早已病入膏肓,而在民間,不法商人已勾結文臣武將,大肆出賣國家利益,甚至有一干自私自利之官員士子,數典忘祖,自甘下賤,主動投靠東虜,主動且積極幫東虜滅我漢家天下!如李永芳、寧完我等輩,與喜寧一樣!若不是陛下英明,用人不疑,堅持讓熊公鎮遼東,而使其不受黨錮之禍,後又整肅朝綱,如今國勢已糟糕至何等地步,只怕東虜早已據遼陽、瀋陽,乃至有機會,控制草原諸部,並趁機入關扣掠,而使我大明日漸不支!所以,這次剿滅東虜,記於史冊,的確算不上輝煌,但對國朝而言,卻是力挽狂瀾之壯舉,值得在大書特書!”

李國普這時候似乎因為廷爭爭到激烈時而忘了分寸,所以,直接說道:“久聞元輔以剛硬鐵血媚上,故時人多以此對您多有非議,如今想來,元輔的確似有穿鑿附會之好,陛下固然英明神武,然這不代表熊公當年就真是最適合做遼東經略之人,在當時並沒有公論,若是袁大來(袁應泰)袁公當時為經略,或許早已剿滅東虜,還不用等到今天。”

“袁大來能與熊公比?你這個李閣老,分明是在信口雌黃,若論馭將馭兵,十個袁大來也比不上熊公!老子算是明白了,你們這是要從根本上否定這次大勝,否定我們的功勳!”

已升任樞密副使作為武將代表的周遇吉在這時候直接一拍桌子站了起來,且指著李國普就是一頓怒斥。

同樣官職的盧象升把周遇吉拉回到了座位上。

李國普對此覺得頗為生氣,暗道:“若不是陛下崇武,也不至於如今軍機廷議還能有武臣參與,甚至還敢指著自己一閣臣的鼻子罵!真要是藉此次剿滅東虜之事大封一批勳貴,天下文臣只怕連和武將平起平坐的可能都沒有,如若不徹底否定這次戰爭,就不能阻止將來的戰爭,必須否定!”

盧象升這時候為避免其他人藉此斥責周遇吉粗莽無禮,便立即開口,以轉移所有人的注意,道:“戚公曾有詩言,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諸將士滅東虜並非全為功業,但是,在下並不認為元輔對東虜於國朝乃至於我華夏之威脅的推論是穿鑿附會,在下與東虜交戰過數十次,他們的確是一群有野心智謀也很厲害的人!不然,也不足以使那麼多自甘下賤的漢家士子投奔……”

整個廷議爭論的頗為激烈。

但因為各自利益訴求不同,所以,誰也說服不來誰,即便從清晨吵到傍晚,也沒有達成一致。

朱由校倒也沒指望他們能吵出個結果來,畢竟自古以來,政治理念不同,就沒有和解的可能,要麼你打倒我,要麼我打倒你,甚至直接肉體消滅!

朱由校讓他們爭論不過是想看看自己的大臣們哪些是鷹派哪些是鴿派而已。

“讓他們繼續廷議,雖說天下由朕主宰,但天下事天下人也是可以議議的。”

朱由校因此在得知大臣們還沒討論出個一致結果後就如此說了起來。

而也因為皇帝的縱容,這場廷議也就不停不休地繼續了下去,甚至還讓民間的很多人都知道了此事。

“李閣老等是對的,必須從根本上否定每一場戰爭!殺戮不過是君主喜歡玩的遊戲,而天下士民只求安寧,不否定戰爭,就無法限制君王的慾望!使天下萬民因其受累!”

趙進美此時就因此事對吳偉業等士子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