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的這道旨令下後不久,天津的一批接受新式教育的學子便在內宦的帶領下乘船進京參考。

“愛明,你得好好考,不能辜負了皇上的恩德!”

唐有山朝已經登船的少年唐雲帆揮著手,且大聲囑咐著。

“放心吧,爹!您多保重!”

唐愛明含著淚,緊抿著嘴唇,大聲回了一句。

而唐有山則轉身回了天津城,且開始用袖子擦拭著眼角,這還是他與自己兒子第一次分別,自然有些不捨。

但就在這時候,唐有山倒也看見了昔日他和自己兒子待過的地方。

那地方有一棵熟悉的棗樹。

而他現在還記得自己與兒子在那棗樹上割棗樹樹皮吃的情景,且因此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當時,他娘還在!”

唐有山因此索性選擇不迴天津城,而是來到了這顆棗樹下,且摸了摸樹幹,道:“這樹皮都這麼厚了,竟沒人來割去吃!看樣子,大傢伙是沒人餓飯了,也就不用吃樹皮了,先生們說得對,遇到了好皇上,大家就不用過苦日子了!”

說著,唐有山就乾脆躺在了樹蔭下,歇了起來。

沒多久,他就睡了過去。

夢中,他似乎還帶著自己老婆孩子從百尺崖守禦千戶所逃出來,正是飢腸轆轆,餓得兩眼昏花之時,但四周沒有任何可以果腹的東西,連樹都是光禿禿的,土也是鹽鹼土,乾涸的龜裂僵硬。

但正當他絕望時,他卻發現面前出現了一個樹葉茂密、樹皮粗厚的大棗樹。

夢中的唐有山如發現了豐盛的大餐一樣,高興的合不攏嘴,忙對自己妻子喊了起來:“孩子他娘,這裡有吃的,趕緊帶孩子們過來!”

而他的妻子也因此笑了,忙帶著孩子們跑了來。

夢中的唐有山喊了後就開始爬上樹摘樹葉,他摘的很快,怕被別人搶去似的。

不知何時,坐在樹蔭下的唐有山醒了過來,且收起了笑容,然後就發現自己身邊了無一人,妻子的笑容只縈繞在腦海,沒出現在眼前,孩子們都沒在。

唐有山這才意識到自己剛才是在做夢,然後起身往天津城走去,且摸了摸有些餓的肚子,他雖只是天津城一平民,但家裡有米有肉,所以,他現在即便餓了,也沒想再吃不好消化的樹皮,且道:“還是三兒子造化大呀,熬了過來,不用再吃樹皮草根,其他幾個弟兄但凡是不餓死,也能讀書吃皇糧,孩子他娘,我又想你啦。”

……

“……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

紅日下,運送唐愛明等皇莊學子的內用官船在駛離天津城不久後,唐愛明等皇莊學子因待在船上無聊,便開始互相比起誰記得古詩詞多來。

而因朱由校要求給這些學子的教的詩詞以一些愛國與勵志詩詞為主,以激發大明少年之朝氣與大氣,而少選用溫庭筠、李煜等閨怨婉約之作品,所以,這個時候,唐愛明等念出來的也就多為愛國豪邁之作。

朱由校知道這個時代的讀書人還沒有多強烈的民族意識與國家意識。

很多人還遵循的是“入中華者則為中華主”這樣的理念。

民0族主義與保家衛國意識還比較少。

不然,歷史上滿清入關也不會那麼容易。

所以,朱由校在自己可以直接操控的皇莊內,實行新式教育時,就很注重培養這些學子們的國家與民族之意識。

而也因此,本來多被父母取名為狗蛋、大牛這些名字的平民孩子,在皇莊接受新式教育後,受此影響,也紛紛開始改名為愛民、愛國、愛華之類的名,甚至叫同一名的在一個皇莊屯都是好幾十個。

唐愛明很開心地和自己的同窗們朗聲喊著這些豪邁而又格局頗高的詩詞,和其他少年一樣,渾然忘記了多年前,他們還只是飢寒交迫的小餓殍而已。

而整個船上也因此顯得很有生機。

……

不過,此時,旁邊一艘官船上的一名著紅妝、塗胭脂、簪花佩香袋計程車子則因聽到他們這些詩詞而感到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