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要讓朝廷丟臉(二合一)(第3/3頁)
章節報錯
錢謙益笑著說了起來,他的意思是把東林黨繼續壯大,並等將來皇帝換了後或者朝廷換了後能讓東林黨掌得朝政大權。
其他東林官員紛紛附和,也很支援錢謙益即將要去做的事。
“這個錢謙益辭了官,朕已經批准,但你們東廠得把他嚴密監視起來,現在朝廷在南直隸嚴追逋賦、清丈田畝,勢必會引起江南士紳的極大不滿,而以他們的膽子,直接造反是不可能的,但不排除透過結社開講壇等方式鼓譟輿論,興風作浪,東廠必須要盯緊點,必要時候,朕會用你們東廠對其給予雷霆手段!”
朱由校這裡對魏忠賢吩咐了起來,並又對宣進宮的方世鴻道:“崇文寺這邊也一樣,得透過各種手段造勢,讓江南士紳不能擰成一股繩子,在輿論上要讓天下人形成繳納稅賦是必行之事的意識,甚至要讓世人覺得,繳納稅賦越積極越光榮!”
“奴婢遵旨!”
“臣也遵旨!”
魏忠賢和方世鴻皆回了一句。
而這時候,方世鴻則把董其昌的懺悔疏遞了出來:“陛下!臣不敢辜負您的囑託,在讓南京崇文寺丞阮大鋮對董其昌耐心辯白與宣教後,董其昌已經深刻認識到自己以前的錯誤,且非常悔恨,故而寫了倡議天下士紳積極繳納齊稅賦的文告,以及寫了一本懺悔疏,託崇文寺上呈天子,還請陛下您過目。”
朱由校點點頭,他自然知道董其昌肯定是在西廠和崇文寺的聯合威脅下不得不懺悔的。
但朱由校自然不會拆穿,只結果董其昌的懺悔疏看了起來。
“罪臣董其昌認為繳齊稅賦為踐行聖人教義第一要事,凡士紳若不積極繳納齊稅賦,便枉為士人,便是叛君棄國!不忠不孝!當嚴懲不貸!頭可斷、血可流,唯獨逋賦不可斷!”
朱由校看著這些內容笑了起來,且吩咐道:“很好,到底是翰林出身的董學士,這覺悟的確不錯,崇文寺立即將其言論撰文發行於崇明報上,魏忠賢,傳旨禮部,將董其昌這番言論以其書法原體刻碑,並在各府州縣學宮以及兩京國子監立一塊,讓天下讀書人知道繳齊稅賦為聖人教義第一要事,宣教天下士子!”
“是!”
魏忠賢和方世鴻再次回了一句。
……
而也因此。
董其昌的言論很快被朝野內外的文官士子所知道。
“這董華亭怎麼會寫出這樣悖逆聖人教義的言論來,輕徭薄賦才符合聖人之道,何時繳齊稅賦才是了!重賦苛政本就該立即取締才是!”
“匪夷所思!匪夷所思!董華亭何時也這麼沒有節操,我士林氣節何存啊!”
“連董華亭都持著謬論,果然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
一些這樣的言論開始在文官士子之間出現。
但也因為董其昌的服軟,江南士紳皆因此越發的偃旗息鼓起來,在一言不合就破家收稅的西廠面前徹底服了軟,並開始自覺地來官衙查詢自己有沒有逋賦且積極主動繳納了起來。
尤其是在得知皇帝陛下把不補齊逋賦計程車紳全部革除功名後。
西廠的強悍戰鬥力加上江南士紳自帶懦弱的階級屬性,所以,江南士紳們不敢再欠稅。
不過,江南士紳中許多自認為秉性剛硬計程車大夫依舊用著別的方式表達著自己對朝廷在徵稅方面像對待庶民一樣對待士紳的不滿。
以南京吏部尚書職在泰昌元年致仕的顧起元為例。
他此時就因此怒道:“既然朝廷執意要強徵逋賦,而對士紳刻薄,那老夫就親自送稅糧至京,去求見陛下,讓天下人知道,讓方從哲這些奸臣看看,朝廷的臉面還要不要!”
“既然他們要讓老夫繳稅糧,那老夫就親自送糧到京城去,不麻煩漕軍,老夫倒要看看,朝廷羞不羞!讓天下人看看,朝廷就是這麼對待致仕老臣的!”
曾任過工部尚書的致仕官員朱吾弼也這麼說了起來。
按照大明漕運制度,漕糧的確是可以由民眾自己運到京城,但後來為來減輕民眾負擔,改革成了由運河沿岸官軍運糧,只是民眾需要承擔一定運費而已。
不過,如果民眾要自己運糧到京也是可以的。
所以,現在顧起元和朱吾弼這些致仕公卿之臣則因為南直隸追繳逋賦而選擇親自押稅糧進京而不肯多花錢交給官軍。
而這些致仕高官的目的自然也很簡單,就是覺得這樣做可以讓朝廷丟臉,也算是意氣用事。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