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碰到露珠的瞬間,阿籬的舌尖並沒有感到清涼,而是覺得整個世界都是一顫,它本能的眨了下眼睛,腳下不再是青綠的草葉,而是一道長長的石階,似乎有幾百級,自己正站在最下面的一級,抬頭去看去,石階盡頭有一個灰袍人影,看不真切,但耳邊卻聽到了一句:“既然到了,就進來吧。”再仔細看時,那人影竟自轉身走進了山門之中。

那建築臺基競是懸在空中,也或者說是僅僅憑這一道石階,支撐在地面之上,這,但也會有種說不出的蹊蹺神奇,青石瓦磚,紅木柱樑,飛簷翹角下,銅鈴微搖,對開的山門敞開著,只是舉例太遠,看不清裡面的景象。

阿籬回頭又看向剛才老乞丐追來的方向,可沒想到,它回頭的瞬間,就看見那老乞丐已經跑到自己面前了,此時那老丐已經抬起左腳,下一步的落腳點,就會在自己身邊!

阿籬本能的扭頭向後一竄,可本應是順著向上的石階,自己這一步跳出,面前竟已是山門入口,阿籬再吃一驚,回頭看時,幾百級石階依舊,所不同的是,現在自己是站在頂端,向下俯視,而自己剛才所站立的地方,哪裡還有那老丐的影子……

靜觀道人這次是有些震驚了,這道階梯來自那場滅世之戰以前,甚至更為久遠,來歷已經無從考證,是被人界一個小宗門在地底遺蹟中發現的,共三百六十級,修行天賦越高,到達盡頭所需要踩過的級數就越少,有人走過幾十級,本來還在遠處的終點,可誰知下一步跨出,人就已經站在了頂端,發現這道階梯的妙用之後,這個小宗門就改名叫“問天宗”,這道階梯被命名為“登天梯”。

任何門派都不例外,天賦越高的弟子,就越能得到更好的待遇,拜更好的師父,得到的門派資源自然越多,門派記載中那些走過登天梯的人之中,天賦最高的就是問天宗宗主,他走了四十九級就登上了頂端,而阿籬這一步跨出,競已至頂,名副其實的“一步登天”。

滅世之戰以前,有人走完過整整三百六十級階梯,但是當踏上最後一步時,他就會從這個世界消失,那時候人們不知道他們的去向,也有人走過足足三百五十九級,看著最高點就在眼前,再跨一步就將與這個世界無關,是生是死,是福是禍都不可知,就看自己能不能放得下自己的親人、朋友,能不能忍得住那下一步未知的誘惑,忍得住,就原路返回,做一個普通人,忍不住,就可能是身死道消,因此,這三百六十級階梯,又被稱作“一念橋”,一道通向未知的橋。

直到那次滅世之戰,人們才知道,那些完整走完“一念橋”而消失的人,都去了魔界,滅世之戰中,魔界通道開啟,他們再次返回人界,給人界帶來了滅頂之災,神、妖、佛三界才知道“一念橋”的秘密,“入而至頂,則為登天,執而到底,毀於一念。”

登天梯,對任何一個人都只有一次作用,登梯至頂的人,再次踏入,也就會如一個毫無修行潛質的普通人一般,將三百六十級階梯一步步走完,而走完最後一級,同樣會進入魔界,換言之,對於走過登天梯的人來說,這就僅僅是“一念橋”,通往魔域深淵的橋。

滅世之戰以後,魔界通道被封閉,其餘四界為了防止再有人透過修煉入魔,對於各自弟子的修行過程把控極嚴,因此,進入魔界的通道,只剩下了這個“一念橋”,有人提議將一念橋徹底毀掉,但仙界專司煉丹鑄器的逍遙道祖卻認為,此“一念橋”只是單向通道,若得好生看管利用,也不一定只有壞處,於是,逍遙道祖將空間法寶“清靜觀”與“一念橋”煉化後,交給喜歡雲遊世間,卻少管世間事的徒弟看管,也就是靜觀道人。

清靜觀本是空間法寶,從外界進來,可以隨意出現在觀內任何一處,靜觀道人有意探查阿籬的修行資質,才讓它進來就踏上這一念橋的,沒想到阿籬居然是一步登天……

阿籬到了山門前,依舊保持著警惕,冷冷的眸子查探著四周。

山門兩側刻著一副對聯,上聯為“閒看天地無情事”,下聯為“靜待世間有緣人”,加上“清靜觀”三個大字,剛好算作橫批,阿籬很詫異,村民都沒幾個識字的,它也從未了解過文字,可當它看到這副對聯,它居然看懂了,確切說,不是它看懂了對聯,而是對聯讓它明白了其中的意思,如果阿籬能說話,她很想說一句:“真的是妙不可言!”

蹊蹺的建築,古怪的階梯,神奇的對聯,還有那故作高深的老道士……阿籬還沒有走進山門,就已經確認了這座清靜觀不簡單,而且自己在山下時候所覺察到的異樣,就來自這個地方,它想著,存在了好幾年,對自己都沒有過惡意,這次自己闖了進來,躲過了老乞丐的追捕,那老道士又似是等了自己很久的樣子,應該沒什麼問題,於是,它跨進了大門之中。

一進門,阿籬首先聞到了一股鳥類羽毛的味道,這是小道士身上的味道,本來極淡,但是阿籬依舊可以分辨得出來,面前是一個圓形水池,池底是一幅陰陽魚的圖案,對面房屋,正中是清靜殿,供奉的著一尊人像,看服飾樣式與那高深的老道士相仿,清靜殿兩邊各有耳房,再看向右前方,在那石臺之上,那老道士坐在石桌前,正端著一隻茶盞送到嘴邊,旁邊站著一個小道士,看到阿籬進來,極是興奮地對著阿籬招手道:“阿籬阿籬!!!快上來!這裡好玩!”

阿籬遲疑了一陣,並沒有走向石臺,而是一縱身,跳上了房頂,四周看去,全都是山間林木,看不得遠,那老乞丐也不知道跑去那裡了。

小道士見阿籬並沒有理他,有點著急,再次喊道:“阿籬阿籬~~~那裡不好玩,來這裡,這裡才好玩!”

聽他叫喊,阿籬才低頭望向石臺,它首先看到的是石臺上刻的那一幅棋盤,其他棋子都是在兩條支線的相交點,唯有一顆黑色棋子,極其隨意地放在了棋格中間。

老道士依舊在自顧自地喝著茶,那小道士一臉笑意地衝著自己喊著。

“嗯?他居然知道我叫阿籬?”

…………我是一念之間隨手畫下的分界線…………

一念生,一念死……

一念歸故里,一念棄蒼生……

一個明明沒有那個能力,走了一條自己不該走的路的人,為了虛無縹緲的希望,而放棄自己所有親人朋友的,可不是入魔嗎?

很多事情,就毀在一念之差。

很多玄幻文,一層一層的突破修為,打怪升級,故事的線路是明天強了一點,明天的明天又更強了一點,裝個波,打個臉,扮豬吃虎,衣錦還鄉……

然後,我們的阿籬可能不太一樣,想寫一個完整的故事,不斷的挖坑,填坑,沒錯,“一念橋”也是一個坑。想到這一點的朋友們,你們的想象力已經比我強好多啦,去寫書吧,別浪費了自己能力!

當然,本章裡面也還有些小坑,也為了後面故事的邏輯自洽,你們有發現啥了不?

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