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六話:終章(第2/3頁)
章節報錯
八月正好是三年兩次的院試,二十二個童生繼續下場,取中秀才一人。
二十二取一,是很少,但秀才難考,有多少人考一輩子都考不過秀才的?
此番許家學堂的學子初次下場,一路從縣試到院試,考中童生二十二人,考中秀才一人,也足以叫整個淮安縣轟動的了。
這個許家學堂,厲害啊!
上學堂哪裡不是上啊?想要科舉的,一時間都想往許家學堂來求學。
可惜,許家學堂地方有限,先生有限,只招十里八村的孩子們,不招鎮上之外的人。
如此,儘管有些遺憾,但許家學堂的名頭就算是盛起來了。
興元十年,二月縣試,許家學堂繼續報名,下場三十個,榜上有名一多半。
四月府試,成功取中童生的一共十五人,其中正好就有十歲的賀秉文,且是以第一名案首的好成績,從縣試到府試,高歌猛進的。
他本就是下場試一試,感受感受而已,且沒想到能取得這麼一個好成績。
十歲的童生,十歲的縣試府試兩案首,足以叫眾人仰望膜拜。
他雖一直在學堂進學,但又有賀璋每天單獨講學,學識早就高過童生考試的度,他能考中,先生們都不奇怪。
同年八月鄉試,在學堂沉澱三年的蔣承祖再度下場,順利取中舉人,成績喜人。
次年縣試府試,許家學堂的學生繼續有學生下場,照樣出盡了風頭。
而入京參加春闈的蔣承祖也順利考中了進士,雖是二甲末名,但也足以叫人羨慕萬分。
同年八月院試,許家學堂取中秀才的一共二十七人!
其中,自然包括照舊又是案首的賀秉文,一連三案首,甫不過十一歲。
但世人知道他出自賀氏,曾祖乃帝師,一門都是高官,驚歎之餘也不奇怪。
如此一來,許家學堂的名頭更甚,有許多人家帶著孩子跪在學堂門口只求進入學堂求學。
先生不收,還不肯走。
求學之心,值得敬佩,新上任不過兩年的村長蔣大平為此不得不找許三花和賀璋商量對策。
許三花手裡如今不差銀子,從去年有外頭人想入許家學堂,她就一直再琢磨這個問題,眼下和賀璋已經商量過了。
於是,立馬請泥匠隊,擴建學堂,而賀璋又專門聘請回來好幾個學識過人德才兼備的先生。
泥匠隊請的自然還是周老五那一支,周老五年紀大了,已經退了下來,領頭人就是他兒子帶著他孫子,這些年下來,隊伍壯大,十里八村的誰家建新房子都請他們。
人多力量大,又加緊趕工,所以速度很快,不過年底,就完全竣工了。
興元十二年正月十五,許家學堂開學,除了十里八村的孩子,還有不少外來的學生,十幾二十歲的都有。
學堂經過擴建再翻修,將響水灘那一片都給佔了,由賀璋親自畫的圖紙,裡頭除了教舍數間,還有宿舍,和好幾處休閒的地方。
遠遠望著,宏偉壯觀得很。
山門處還有巨大的一塊山石,上刻的許家學堂四個大字龍飛鳳舞,大氣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