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三花便專門派人去說了一聲,還有方大爺那裡。

得知兩人都中了進士,自然都是高興不已,但報喜的沒來,不好表露,只關起門來高興了高興,就滿心等著報喜的官差上門來。

如此,又過了半個來月,官差上門報喜,整個淮安縣的人就都知道了。

方舟和翟耀都是淮安縣人,且還是本次春闈唯二高中且名次還不算低的人,這自然是值得慶賀的。

縣令還親自上門道賀呢。

考上舉人都有能當官的,更別說進士了,所以大家都知道翟耀和方舟前途大好。

翟耀早就成親生子了,沒辦法,但方舟就是個香餑餑了,不但沒成親,也沒定親呢!

一時間,方大爺住在許三花在塘沽坊的宅子,門檻都差點沒被踏破。

孫子高中進士,光宗耀祖,方大爺激動得不知如何是好,但也知道,孫子的婚事,得他自己點頭才行。

所以硬是別人怎麼說,他都沒答應。

就在整個淮安縣因為高中兩個進士熱火朝天的時候,方舟和翟耀的任命也下來了。

翟耀授翰林院編修,正七品。

而方舟外放江州府晉遠縣縣令,正七品。

入內閣必過翰林,這樣一看,翟耀的前途自然大好,又跟帝師賀家沾親帶故,只要踏實上進,將來必不凡。

但方舟雖外放縣令,可也是得成夙願。

人各有志,此番也算是各得其所。

翟耀一授官就即刻進入翰林院任職了,只傳了信回來,待安定好,就讓六花帶著一雙兒女進京去。

至於翟寬和董氏,翟寬年紀還不算太大,在鎮公所做的好好的,至少也得等退下來,說不定有一日再往京城去唄。

京城居大不易,一個七品官,俸祿才得多少,一家老小全去,也是難。

所以,等翟耀高升了再說吧。

為恭賀翟耀高中,許三花便乾脆將他們春闈在京城福祿巷住的那個二進的宅子送給了翟耀。

京城買宅子不容易,雖只一個二進,但也夠他們一家四口和簡單的下人們住了。

女婿高中探花,在京城當官,許二茂和周氏自然高興得很,可又怕六花帶著孩子到京城人生地不熟的,會害怕。

可京城太遠,他們一輩子也沒有去過,也是有些惆悵的。

許四樹一聽,再一琢磨,就來找許三花和賀璋了。

他的木藝鋪子在十里鎮乃至整個淮安縣都很受歡迎,孩子們都很喜歡他做的這些玩具玩意,京城有錢人家更多,孩子也多,萬一也都喜歡他做的玩具呢?

他想著自己還年輕,總不能一輩子在十里鎮,還是該出去闖一闖的。

所以,他打算去京城開個木藝鋪子,也能就近照看六花。

萬一到時候生意好賺了大錢呢?那他就可以把全家人都接去京城玩了。

許四樹想得特別美好,但他從沒有去過京城,這事能不能做,他還是要先問一問對京城熟悉的賀璋,以及腦子好使的許三花的。

兩人一聽他有這樣的宏圖想法,也是很替他高興的。

京城開鋪子,行啊,怎麼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