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五兩,她不差這點。

所以,當下就讓田家有去辦了,將這個繡鋪給買了下來。

鋪子一到手,許三花就往對面孃家去了,只說鋪子已經盤好了,可以開鋪子,還可以住人,寬敞得很。

許大茂一聽,就高興得很,鋪子盤到了好啊,那他年前就可以開起來了啊,趁著年底有些人家換家裡的燈籠的,大有生意做做啊。

鎮上他都尋摸完了,也就一家燈籠鋪子,鋪子還小,賣的燈籠也少,所以鎮上要買燈籠的,一般都往淮安縣去呢。

要是他做得也好,那大家就不用跑縣城裡了啊。

“這鋪子在哪裡?多少銀子盤下來的?”

許三花想著她爹孃手裡那些銀子,恐怕也就拿的出來八九十兩。

便道:“就在東街口,位置顯眼,地段好,八十五兩盤下的。”

許大茂一聽八十五兩,就有些打鼓了,他身上可就這些銀子,全拿出來那就沒有了啊。

要是生意不好……

生意不好也還有個鋪子可以賣呢,怕啥?

這麼一想,許大茂就進去將裝錢的匣子都拿出來了。

許三花曉得她爹卯著勁想開鋪子就是想自個做件事呢,要是她說她出銀子,她爹一準不同意,便也沒多說,將銀子都收下了,然後將房契給了去。

房契過戶名字落的就是許大茂的名字。

有了鋪子,做燈籠的手藝也練回來了。

許大茂將鋪子好好的拾掇了一番,請老許頭去看了個日子,就打算開張了。

開鋪子不要夥計可不行,他晚上得回家呢,鋪子得有人留下看。

所以許大茂就在一群護院小子裡挑了個機靈的,叫張全,帶去鋪子裡做夥計。

帶著他忙活了幾天,做出不少燈籠來,在鋪子里布置好了。

到了冬月十一這天,掛著姚許燈籠鋪幾個大字的鋪子就熱熱鬧鬧的開張了。

之所以加一個姚字,便因為許大茂那師傅就姓姚,他承了他的手藝,當然得掛他一個名兒。

十里鎮就這麼大點地方,啥訊息不靈通?

早就鋪子張羅著,大家就都知道這鋪子就是許三花的爹開的,那就是賀知府的親家開的。

自然,大家沒事做的,都要去捧捧場湊個熱鬧了。

所以,開張這一天,燈籠鋪子的生意還不錯。

這本也是大傢伙賣賀知府和許三花的面子,專門照顧生意的,但燈籠買回家,大家都覺得還不錯,不比他們專門往淮安縣去買的差。

又這麼近,年底換燈籠,那就乾脆在姚許燈籠鋪買就好了。

於是乎,燈籠鋪子開張,一直到年底,生意都還不錯。

許大茂帶著夥計每天做燈籠做不停,雖然累,但收益還不錯。

老許頭沒事做,還專門往鋪子去幫了好幾天忙呢!

日子一晃,就到了臘月下旬,該換燈籠都換得差不多了,燈籠鋪子的生意就沒那麼忙碌了,許大茂做好一批燈籠,讓張全看著鋪子,就留在家裡了。

因為胡氏生產,就是這兩天的事了,他可得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