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要給先生開月錢的,要不然人家為啥到村塾裡來?不過這月錢的事,我出。”

“娃子們交的束脩就拿來做娃子們的口糧。”

“到時候村塾開了,先生得吃飯吧?總都要給先生準備飯菜的,倒不如請個整治飯菜的婦人到村塾裡去,每天除了給先生準備飯菜之外,順帶的,給上學的娃子們也整上一頓中午飯。”

“這早上來下午回的,中午巴巴回家吃飯可麻煩,咱們村不說,大柴村和大灣村的可不近便,倒不如索性讓娃子們就在村塾裡湊合一頓中飯。”

“咱們按差不多的算,就整治簡單的飯菜,少說也得兩個婦人才夠,這人村長爺你看著去請,工錢就從這四兩銀子裡先給著,到時候完了再說。”

做一頓飯的事,左不過就是十文一天頂夠了,兩個人一天二十文,一個月六百文,這四兩銀子夠付上差不多半年的了。

村長想著鎮上的學堂可不就是中午在學堂裡吃的?就是多交些口糧的事。

這樣方便了娃子們,挺好。

且先生的月錢單給了,要上學的娃子只用帶自己要吃的口糧來就行了,這樣好啊,村裡家家戶戶湊了三錢銀子的,不用單獨交束脩的,這心裡也舒坦些不是?

說不得到時候樂意送娃兒來的就更多了,一家兩個三個的,這樣,對村裡可是大好事。

且大灣村和大柴村的人家要送娃子來,只用帶娃子的口糧就可以來,那還不得承他們孤山村的情?

這年頭,村子和睦可比相仇好。

咋算,其實他們村都沒有吃虧嘛。

倒說起來,還是三花這裡出來大力咧!

先生的月錢可不是小數目。

很快的,村長就曉得為啥他們村的村塾,先生要單開工錢了。

因為,賀璋和許三花這裡請來的可不是對面白河村一樣的老童生。

因為他多嘴又提了一句的是,就從原先說好的兩個變成了三個,還都是秀才!

秀才好啊,秀才可比童生學問好,見官都不用跪的,到隨便那個鎮上縣裡的學堂去不得?竟然還肯來他們村裡的小村塾來當先生。

要不說咋是秀才呢,人秀才在鎮上學堂當先生,一年少說也有個二三十兩銀子的,願意來他們這裡,光靠孩子們那點束脩,肯定不好看哩。

還是三花出馬好使啊,要是他,可請不來秀才身當先生。

村長樂呵呵得不行,一天往響水灘跑十回不嫌累的,就盼著村塾快些建好,娃子們就能早一天開始進學。

八月底,除了響水灘建村塾的事引人關注,但最重要的,還是今年的魔芋開收了。

今年十里八村的幾乎都套種了魔芋,這一開收,那叫一個熱火朝天歡欣鼓舞,比打穀子和掰苞谷都叫人熱情好幾分。

畢竟掰苞谷熱,打穀子也熱,但八月底了,收魔芋就不咋得熱了,不出太陽,還有些涼爽咧。

最關鍵的,魔芋產量高,收起來來錢多啊!

要不是北邊那邊種兩季麥啥的,田地空不出來,許東家想著這套種魔芋說不得就適合他們這兒的地,也有心讓他們掙錢,不然啊,也輪不上他們套種這麼多啊。

大傢伙卯足了勁的,一年下來對這魔芋伺候得多精心,可不就是因為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