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戶戶收起來的蕓薹籽早就第一時間送去了鎮上的糧油鋪賣銀錢,一文一斤,有多少糧油鋪就要多少,實實在在的拿著了錢的,所以一回來,家裡是齊上陣,將大小娃子都弄去山上田野間找野生的蕓薹。

至於芥菜籽,老許家這喜酒一辦過,十里八村的也都陸續將收好的芥菜籽背到老許家來賣,就在土坡上作坊裡,上了稱就給錢。

每家每戶的,最少也有十來二十斤的背來賣的,有種得多的,七八十斤都能收出來的。

不管是哪個村的,只要來賣芥菜籽的,曬得好的,一應都收。

一天下來,上房的屋子裡也堆得滿滿的了。

倒是許三花看著這有些年頭的茅草屋,再看一幾排的茅草棚子的作坊,修建正式作坊的事情就準備提上日程來,要不然等她去嶺東,又得耽擱。

這正式的作坊,必須得在中秋後收魔芋就得建成的。

是以,當下就讓周齊帶了信回去,讓周老五來一趟,帶著泥瓦匠準備開工,將老許家的茅草院子推了重建,也不建院子了,就建一溜的青磚瓦房,全用來做作坊。

自從周老五上次給淮水河灘建了十間磚瓦房,完美竣工,一點事兒也沒有出,再加上老許家給的工錢合適,且做完了還有紅封,是以這次周老五一號召,就有不少會做這個工的找上了門去。

上次孤山村那七八十號人如今一多半都在調料作坊裡做著工呢,是以這次周老五帶來的,多是其他村子的。

許三花不急,只要趕在八月之前完工就行,所以也不求人多,看著周老五帶來的三十來號人,點點頭,說了工錢的事,再跟周老五說了如何建的事,就這麼著了。

……

畢氏的陪嫁鋪子莊子宅子都在京城以及京城周遭,這梁州府裡,是一處都沒有的。

但嫁妝裡的首飾一應她都帶著的,是以只需要就近置一些宅子鋪子的,正愁著梁州府的鋪子宅子短時間輕易也不好買,兒子就派人送來了一個匣子,匣子裡一摞的房契宅契田地契,都是梁州府轄內的,便不由得笑了。

好在老天有眼,她的兒子終於能得救,不用英年早逝,也可以成親生子,嘗那夫妻舉案齊眉的滋味,她再也不用傷懷了。

是以,這婚事,她是如何都要體體面面的給他辦好了的。

提親禮好準備,她早就準備好了,就等三月二十六的吉日派媒人登門,至於媒人,她特意請了知府董夫人來做這個冰人。

此時畢氏正看著賀璋命建西送來的一對大雁,笑得樂不可支。

先前怎麼說都不願意的人,如今倒卻比她還積極。

這大雁難尋,短短時間,倒真也叫他給尋來了,可見是用心至極。

畢氏想了想,便叫白嬤嬤拿著提親禮單,打算去一趟西院,讓兒子好生看看可還有沒有不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