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一,清晨,守了一晚上歲的許大茂幾人準時擇吉時放鞭炮開門,謂之“開財門”。

等全家都陸續起床後,灶屋裡忙活了半天的王婆子幾人端了煮好的湯圓還有煎好的餈粑出來,各人想吃哪種就吃哪種,象徵“團圓”。

吃罷早飯,老許頭便帶著許大茂三兄弟和許大樹三兄弟,背了上墳祭祀的東西,帶著鞭炮香燭黃紙,去給老許家的祖先們燒紙拜早年。

上墳都是男人的事,女人是不能去的。

老胡氏等在家裡就擺好瓜果點心等,等著待會兒村裡有人上門來拜年來。

老許家的祖先們墳地在老屋基後頭的山上,一路下了土坡得經過村裡,路上也遇著許多家裡長輩們帶著男丁們一起去燒紙拜早年的,見了面,笑呵呵的打個招呼,說句吉祥話,就各自錯開了,現在可不是擺閒的時候,等燒完紙回來,才是各家到各家拜年的時候呢。

老許頭幾人燒完紙,摘了柏樹丫回來插在門上,謂之“納財”,就陸陸續續的有村人開始上門了。

老許頭跺了跺腳下的泥,也開始帶著家裡的晚輩們往各家去拜年。

娃子們一般不隨大人的管,出了家門就各跑各的去了,這一天,不論是再調皮的娃兒,那都是不會捱罵的。

大人們來拜年,就請他們吃吃瓜子點心喝上一杯福氣茶,娃子們大都放的開,見面就給長輩的磕頭拜年的,老胡氏便笑眯眯拿出了早就備好的紅封來,一人給上一個。

給小輩們過年壓歲,這可是增福增壽的事,再小氣的老人,那也是願意給的,只是不拘多少,一文兩文的,都是心意罷了。

當然,豁得出臉皮家家戶戶去磕頭的,也就是那些幾歲丁點的毛頭娃子罷了,滿村裡也沒有幾十個,給開了幾十文的事兒。

大過年的,捨得,有舍才有得嘛。

至於也有些年歲稍大的也跟著來磕頭拜年,老胡氏自是也笑眯眯的給他一個紅封就是。

整個村一百多戶人家,他家來了你家來,你家來了我家來的,一直到下晌,都熱鬧著咧!

滿院子落下的瓜果皮的,也是不能掃去的,因為初一這一天,忌掃地和往外潑水,意願是免財氣外流,同時也忌諱講不吉利的話。

這都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甭管是不是了,照做準沒錯。

自然,滿村走動拜年是拜年,卻是不能留在別人家吃飯的,可不能那麼心大。

許三花昨晚半夜送出了精心準備的禮物,今兒高興,拉了五花和六花也滿村的跑,卻也不是家家戶戶都去的,有在她家做工的,她就跑進去拜個年,抓兩把瓜子或拿兩個果子就走。

家家戶戶見了許三花,都樂得自家娃跟她走動親近些,可不像從前那樣怕著她不讓家裡娃跟她玩,所以不過一會兒,許三花屁股後頭除了五花跟六花兩個,就多了一長串的尾巴。

跑了一圈,最後去了村長家,任是她沒有磕頭,村長和老鍾氏也非得要一人給她一個紅封壓個歲,她推辭不過,就笑眯眯的收下了。

從村長家出來,許三花就帶著兩花回了土坡上,將兜回來的瓜子果子倒進自家的笸籮裡。

這就叫聚財咧,聚四方之財。

這家家戶戶的串門一直持續到傍晚,才完全停歇了下來。

老許家今兒是來的人最多的,來了一撥又一撥,連瓜果點心都往外拿了好幾次,都被抓了個乾淨。

應付這麼多人,老胡氏幾個是笑得嘴皮子都痛了,眼下是完全都不想再說話了。

王婆子帶著姜氏何氏麻溜的做了晚飯,一家人麻溜吃了,今兒就早早的歇下了,明天初二,可是回孃家的日子,又是忙活的一天呢。

許三花回了裡屋,脫了衣裳躺進被窩裡,耳邊聽著外間她爹許大茂和她娘胡氏正小聲說著話,不由翻了個身,側在枕頭上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