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這是我們今年改版之後,有了贊助之後才成立的團隊……”

林東峻點了點頭,這才瞭然,“好,那我們先去拍照片吧!”

《看電影》是由峨眉電影製片廠主辦、主管的雜誌。其前身是電影理論雜誌《電影作品》,原刊物極具藝術性和風格,由於太小眾,銷量一直很差。

今年和大嘴公司合作,改名《看電影》,內容上開始迎合、滿足影迷的需求,然後銷量開始大增,據說今年最好的一期賣出了二十多萬冊。

林東峻答應《看電影》雜誌的專訪,也是因為這本雜誌後世的影響力。幾年後這本雜誌將會是國內最具知名度的電影雜誌,以準確、犀利、快速在影迷和電影圈內產生巨大影響力,見證了華夏電影崛起,被影迷稱為“電影聖經”。

拍完幾組照片之後,開始了採訪工作。

實際上說的基本內容和以前採訪時說的差不多,不過這次更加詳細。

什麼從小喜歡看電影、上高中就拍過幾部短片,而且還玩過樂隊,最後考入北電導演系而不是表演系。

然後高中時就開始寫劇本什麼的,然後這是他的第一部電影,打磨了很久。嗯,主要是講故事,不過這個故事會讓觀眾看起來更加可信。

實際上關於家庭背景什麼的兩人都沒提,專訪裡也只會說從小家庭不錯什麼的。

“能詳細說說你創作音樂這段嗎?”

“我算是從小就接觸音樂和美術吧,然後高中那會,國內特流行搖滾樂,後來和幾位朋友就組建了一支樂隊玩,不過也沒堅持多長時間就解散了。後來我又對民謠和流行樂很感興趣,寫過幾首歌詞……”

“麥田音樂你知道嗎?宋軻還想給我出專輯呢,被我給拒絕了。《呂得水》的電影主題曲就是我寫的歌曲之一,後來邀請了王霏來唱,然後現在這首歌大街小巷都能聽到,呵呵……”

“為什麼不出唱片呢?”

“主要是沒時間,你知道,一部電影的籌備、拍攝、後期製作都是很花費精力的,我最想做好的就是導演工作,拍出好的電影,這是我最重要的工作。所以,其他的,如果將來有空,我還是會嘗試的。”

“你覺得《呂得水》能取得這麼好的票房,最關鍵的是什麼?”

“從電影整個產業來說,製作、發行、上映這三個環節都會影響到一部電影的票房。《呂得水》票房的成功離不開中影和電影院的支援,這裡我要感謝他們的支援。這兩方面我作為導演起到的作用很小,我重點說下第一個環節——電影製作吧!”

“大家都知道,電影製作環節最重要的是:本子、班子、票子。劇本好不好,大家看電影敘述的故事好不好就知道了;製作團隊的重要性也毋庸置疑,導演、攝影、美術、服化道、錄音、剪輯等等,每個環節都會影響電影的成片;票子,呵呵,這個就不多說了,不管哪個行業沒錢都幹不成事。”

“《呂得水》的製作資金只有三百萬,加上宣發也就不到600萬,是一部低成本電影。它的製作團隊呢,除了我這個新人導演兼編劇外,不管是幕後人員還是演員,基本都是業內經驗豐富的一群人,這就保證了整個團隊的執行,這裡我要重點感謝下製作人陳新明的付出。這部戲的成功,他功不可沒。”

“最後說下本子,這個劇本我寫出來後給了我的老師姜維、張棟樑等人觀看,他們都給我提了不少的建議、意見,修改了幾版之後,才有了最終的成稿,總體來說,大家都對這個故事還是認可的。”

“能說說《呂得水》和其他好的故事片相比,在其他方面優秀的地方嗎?”

林東峻明白他的意思,有不少的故事片故事講得也很好,為什麼不受觀眾的待見,只能票房三日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