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人才難得(第1/2頁)
章節報錯
陳新明走了之後,林東峻又坐在包廂裡沉思了片刻。
他也知道為什麼陳新明勸他等《呂得水》上映之後再準備新片,這裡面既是他希望林東峻能稍微緩一緩,多打磨打磨作品,不要著急,有才華成名的機會是很多的,不必心急。當然也有其他的一些原因。
重點在《呂得水》這部片子上。
這部《呂得水》寄託了不少人的期待。
對林東峻而言,這是他的第一部片子,他能不能在圈子裡站穩就看這一炮了。不過有了系統的肯定,他倒是一副穩坐釣魚臺的姿勢。
對韓三評來說,北影廠是投資人之一,這部電影也是打著“青年電影工程”的名號進行的,整個專案至今沒有絲毫起色,上映的三部片子不管是口碑還是票房都撲了,這部片子或許能打一個翻身仗,所以他才在後面為發行出力……
對陳新明來說,也是這樣。他是這部片子的製作人之一,這部片子最終能拍出來離不開他的功勞。
而他此時面對的困境急需這部片子為自己增光添彩。
是的,這事還要扯到北影廠和中影公司合併這件事上。幾家公司合併為中影集團之後,裡面的位置一個蘿蔔一個坑,很多人現在打破了腦袋往裡面鑽營,沒點背景的只能靠邊站。
陳新明也準備靠這部《呂得水》搏一把。
北影廠以及其他國營電影廠的沒落明眼人都看的出來,誰也不想陪著這些腐朽的大船一起沉沒,此時如何為自己撈到一塊救生板是很多廠裡員工的當務之急。
陳新明也想在一切還沒有定下來之前為自己在中影某個職位,當然也有其他的出路,比如下海自己創業。不過這不是他的首選,所以對林東峻的招攬也只是作為備選。
林東峻也明白他的顧慮,才華能力是人的特質的一部分,膽識見識也是另外一部分,能充分具備兩種特質的人並不多。而透過林東峻的觀察,陳新明只具備了前者。當然,用到合適的位置也是一員人才。
不過林東峻知道身邊就有一位具備兩種特質的大將之材——北影廠曾經的明星員工於東,這人也是林東峻的師兄,而且他還認識。
於東71年生人,94年從北電管理系畢業,然後被分配到北影廠,當個小發行員,當時全國有50萬個這樣的一線發行員。
於東很拼,揹著複製請全國的電影院經理喝酒,硬生生喝出了好業績,然後得到了韓三評的賞識,二十六歲就成了北影廠最年輕的副科長。
然後到了今年,北影廠和中影合併,於東副科長的職位“被擼掉了”!
眼看著比自己低幾屆的小師弟成了自己的領導,於東坐不住了。
他今年離開了北影廠,拿了3萬,借款27萬,用這筆錢開了家公司,就是博納文化,專門負責電影發行。
名副其實的“吊·絲創業”。
這家公司也是掛靠在國營廠下面的。
根據目前林東峻得到的訊息,於東已經拿下了那部歷史上讓他的電影發行事業起步的片子——《說出你的秘密》。
這部電影的導演是黃建新,和韓三評是同學,後世也是兩部大業的導演之一。拍完這部《說出你的秘密》之後本想讓北影廠發行,結果北影廠只出價60萬買斷髮行,一直沒談攏,然後這片子塵封在庫房裡三年之久。
實際上很早於東就盯上這部片子。這次他下海創業之後,就重新聯絡了黃健新,想拿下這部片子作為自己公司的“開張片”。
他給黃健新開了雙倍的價錢,不過他當時也沒有那麼多錢,只能把30萬的註冊資金當做定金給了人家。然後跟新影聯老總魏健借了5萬塊做複製。
這就是前幾個月發生在於東身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