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片酬(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兩天陳新明找的尋找拍攝地點的人員已經陸續傳回來了不少照片,不過林東峻看後不是很滿意,這項工作還在繼續進行。
今天,林東峻要去北影廠一趟,主要是關於特派員的扮演人選張國粒老師的簽約事宜,人家指明瞭要見林東峻一面。
作為這部劇最大牌的人選,雖然只是個配角,不過目前的林東峻還真沒法怠慢人家,這不緊巴巴趕過來了。
其他幾位主要參演人選比如菲姐、傅標、黃雷、孫紅鐳、王倩等人,基本都已經簽了合約了,其中最高的片酬也只有幾萬塊。
嗯,菲姐也才兩萬塊,黃雷拿了友情價也只有六萬塊,孫紅鐳因為參演過老謀子的《我的父親母親》,雖然沒播出,不過就已經不是新人的幾千塊片酬了,嗯,有一萬。林東峻演的小配角特派員秘書只有三千塊。
不過和周遜簽約的時候稍微出了點事情,話說今年周遜已經憑藉《蘇州河》拿了巴黎國際電影節的影后,雖然只是一個小獎,不過怎麼說也是那啥國際影后了。
人家的戲約也不斷,不差這麼個角色,李曉婉張口要了十五萬。這已經超出林東峻的預算了,本來打算是換人的,不過還是陳新明有辦法,最終雙方磨了一番口舌,談到了八萬,最後簽了約,不過有檔期限定。
林東峻按照記憶搜尋了一番,99年周公子還真是電視電影不少,檔期排的滿滿的。
話說這個時期內地演員,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普遍片酬不高。
電影方面,現在主流的是主旋律片和文藝片,主旋律片就不用多說了,參演人員的片酬本來就不高,演員也不用為電影票房負責。
文藝片,目前來說投資都比較小,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如果主演是新人演員,基本上也就是一兩萬的片酬,有名氣的稍微貴點。
目前電影業處於低谷,投資電影業的就更少了,每年上映的故事片大概也就幾十部,很多人想演也沒機會,更不用說為片酬討價還價了。
電影從業者轉行的不少,有些人連飯都吃不起了。
電視劇圈,很多主演都是幾千塊一集,不過對最紅的那波人就不能用這個數字去衡量了,一兩萬一集也不是問題。
內地電影演員片酬開始上漲主要在國內開啟大片時代之後,也就是從《英雄》開始,國內大投資大製作的商業電影因為資金充沛,為了票房保證,當紅電影演員更加熾手可熱,身價開始大幅度上漲。
當然大家都知道,這個時期因為合拍片的某些限制因素,港臺男星幾乎霸佔了商業大製作的男一號,受益最大的也是這幫人。內地的女星也受益不小,特別是四旦雙冰。
國內這個年齡段的男星出人頭地就要等到《畫皮》之後,大家才發現內地的男星和港臺那幫大爺相比,也是有票房保證的,這之後幾位中生代男星才開始在大銀幕有了自己的男一身影……
文藝片就不用說了,投資本來就少——投資大的很多都沒法回本。很多演員演文藝片就不是為了票房,都是衝著獎項去的,遇到好的本子,低片酬或者更甚零片酬出演也不是問題……
電視劇演員的片酬增長主要是從千禧年開始的。2000年之後,國內電視劇市場開始爆發,高質量高收視率的劇集層出不窮,演員的片酬也開始上漲,和當時國內房價的漲幅有得一拼。
這個時期還不是最嚴重的,真正的暴漲風潮是從05年之後開始的,這個時期內地一線男星身價不過10萬左右每集,而且女星一般要比男星低1/3。
當然這個資料是報價,真正的簽約價格應該會打八·九折。
不過05年之後,很多知名演員的身價急劇攀升,兩三年間漲兩三倍是十分正常的事。
例如陳道銘的身價在2005年前不到10萬,05年之後一舉突破了20萬。
然後10年網際網路資金進來後演員片酬又開始了一波瘋長。
例如佟大偉在2005年拍攝《與青春有關的日子》時片酬為2萬8,10年已經超過了12萬。
2006年,黃小明接拍了張記中的《神鵰俠侶》,人情價8000塊。而2010年《泡沫之夏》熱播時,他的身價已經達到了15萬。
06年開始內地電視劇演員的漲價風潮有個直接刺激因素,這就要說到這一年香江明星***以每集超過20萬的天價片酬成為“標王”……
從這裡可以看出,即使是一線的內地演員,和香江一線大咖的片酬相比也是天差地別,特別是電影片酬。
市場方面,香江電影業經過二三十年的發展,整個電影工業比較成熟,商業電影占據絕對的主流,九十年代初更是達到鼎盛。雖然目前已經在走下坡路,不過餘輝依然照耀著整個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