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被逼的新手任務(第2/2頁)
章節報錯
票房資料足以說明這個年代電影市場的萎靡啊。
剛過去的97年國內電影市場就很萎靡,很多電影人都跑去拍電視劇,對電影市場持悲觀態度。香江電影也在衰落中,灣灣電影已經被文藝片玩壞了。所以,兩地的部分電影人開始轉戰好萊塢,部分還在本地勉強維持。
算起來,香江電影人集體北上淘金還要等到03年之後,這個時候他們對內地電影市場只能用“水土不服”來形容。
內地這邊拍攝之前劇本要審查,拍好後成片也要審查,香江這幫人很懵逼——在香江拍電影幾十年就沒人管過他們,僅僅後來成立的電影局給要上映的影片做個分級而已。
內地目前出名的也就是張一謀、陳愷哥等幾位第五代導演吧,現在還都走在文藝片的道路上。嗯,歐洲三大上刷獎倒是不少。
第六代導演還在地下電影猥瑣發育……
商業片?這玩意國內有幾部啊?
說起來,去年底小鋼炮的喜劇片《甲方乙方》剛剛開啟了內地的賀歲檔,作為一部賀歲喜劇片,用400萬的投資拿下3600萬的票房可是沒少賺啊。
國內自己的商業片正式進入公眾眼球還要等到02年老謀子帶著號稱耗資3000萬美元打造的《英雄》上映,這才開啟了內地的大片時代。
所以這部影片在內地影史上的地位是很高的。
實際上《英雄》真正拍攝製作只花了1800萬美元,1200萬美元用於建造秦宮(非某店秦王宮,這是老謀子自己花錢搭的景)。不過這也是鉅製,這會美元兌換人民幣8.27的匯率,算算有多少。即使放在十年後,也不是一般導演能承受得起的。
林東峻作為曾經的三流導演,在英雄上映二十年後能爭取到兩千萬的拍攝資金已經是豁出去玩命了,想想這差距有多大!
這個時期,能有一千萬的拍攝資金就已經算是大製作了。當然,和《英雄》同時期製作的還有一部《天地英雄》,耗資2000萬美元,不過票房相比於《英雄》就有點慘不忍睹,投資人估計都哭了。
一部《英雄》,老謀子用票房證明了自己還是國內最牛掰的導演。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林東峻就發現自己在此時能拍的片子真心不多。
首先,資金以及人脈就限制了林東峻不可能製作什麼大投資的商業片,即使林東峻可以保障自己的導演水平,也沒法說服投資人。而且,電影也不是一個人能搞定的工作,你一個十八歲的小夥,能不能搞定整個劇組?
即使真的搞定了上面的這一切,電影拍出來了,有多少人進電影院觀看還真是個未知數。
所以,只能選擇小投資的電影開始積攢口碑,或者直接去歐洲三大上刷獎。就像林東峻在北影文學系的學長賈科長一樣,用二十來萬,搞了一部《小武》,在柏林以及南特等電影節上混了幾個獎盃,一下子就出名了。
雖然這電影是地下電影,但導演至少出名了,有人肯投資你的下一部片子了。
嗯,《小武》這部片子據說在海外版權買了上百萬美元,刨除世界各地參展的費用以及電影製作成本,這片子還有得賺呢。
這樣想著,林東峻開始搜刮腦海中小成本高票房又有口碑的電影。好吧,真心沒幾部,國內的《夜·店》、《人在囧途》、《瘋狂的石頭》、《心迷宮》、《驢得水》等,國外的《活埋》、《鬼影實錄》、《狙擊電話亭》、《朱諾》等。
記憶中就這麼幾部低成本高票房而且口碑還不錯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