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北通州【(3k)】(第2/2頁)
章節報錯
京城高官多如狗,沈廷揚雖是高官,但京師城品軼比他高的高官比比皆是。這些京官和皇親國戚著實讓他頭疼。
“不是隻接京官嗎?皇親國戚怎麼也跟來了?”朱琳澤皺眉道。
他來京師的目的一來是打著勤王的名號博個美名,積攢聲望,二來是接京官,讓京師城的行政機器癱瘓以及日後到南方制衡江南官僚。
過幾天崇禎一死,這些皇親國戚什麼也不是,沒什麼大價值,朱琳澤從一開始就沒打算接皇親國戚下南京。
周國丈就是周皇后的老爹周奎,周皇后人品沒得說,但周國丈卻是守財奴一個,吝嗇的不行。
二月中旬崇禎走投無路,讓皇親勳貴和大臣們捐餉助軍,密諭嘉定伯周奎,讓周奎拿出十二萬兩白銀給文武百官們做個榜樣。
周奎堅持只能交一萬兩,崇禎覺得一萬兩太少,讓周奎最少也要拿出兩萬兩,周奎卻是直接派人向周皇后訴苦求助,周皇后送出五千兩,周奎還從這五千兩種摳出兩千兩,最後交給了崇禎一萬三千兩。
周奎並非沒錢拿不出十二萬兩白銀,後來大順軍追賬助餉,光是從周奎家裡查抄出的現銀就有五十三萬兩。
那些大小臣工更是個個哭窮捐個幾十兩、幾百兩應付了事,以至於崇禎最後不得不出了個向各衙門攤派分配,以及按籍貫捐助不等白銀的餿主意。很多臣工藉此機會紛紛告免,殊為可笑。
這些大小官僚不肯捐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本身就貪財吝嗇,只許進不許出,二是捐多了和自己的收入情況不符,三是因為大明快亡了,這些官員們都等著做大順新朝的官。
崇禎大搞捐助,最終所獲的白銀也不過區區二十萬兩,而李自成進京後從京師城一城之地就拷掠出了七千萬兩雪花銀,何其諷刺。
周奎的家丁滿滿當當押運了大大小小二十幾車物資,想來這些車內裝的都是財貨。
“京官及家眷每人限帶四十斤隨身行禮,皇親勳貴限帶三十斤。”朱琳澤下達了命令,他是來接官的,不是來當物流公司給這些人運輸家資到江南繼續享福的。
“南陽......閩王!本國丈,像你買一艘船可好?多少錢可購一艘船,閩王出個價。”
周奎勃然大怒,一人隨身攜帶三十斤行禮,那能帶多少財貨?剩下的財貨怎麼辦?那都是他積攢多年才積攢下來的身家,難道就這麼丟在這便宜其他人?
不過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周奎還是壓制住心中的怒火,提出向朱琳澤買船,你閩王不就是貪圖老夫的財貨嗎,老夫忍痛割愛,高價向你買一艘船便是。
“這是戰艦!豈能兜售給私人?”朱琳澤一口回絕了周奎購船的請求,這些皇親勳貴京官差錢的沒幾個,要是給周奎開了這個頭,他的整支艦隊,怕不是要被這些人統統買光,“沿途闖賊海寇甚多,周國丈就是買了船,沒大艦隊掩護只怕也到不了蘇州。”
沈廷揚也贊同朱琳澤的提議,要是這些船全部都滿載財貨家資,走的必然慢,闖軍主力一旦追上他們,屆時就是人財兩空。
“閩王!你算什麼東西!我是國丈!大明的國丈!你敢訛堂堂大明的國丈!老夫要向皇上參你!”周奎氣紅了臉,大聲咆哮道。
“棄皇后和太子於京師不顧,自個兒逃命回蘇州老家的國丈?”朱琳澤冷聲反問道。
區區一個過氣的國丈,這個身份可壓不倒他。周奎以女顯貴,周皇后一殉國,周奎什麼也不是。
“你......”
周奎的臉已經漲成絳紫色,指著朱琳澤說不出話來。
朱琳澤非常討厭別人拿手指指著他,他也不跟周奎客氣,掄起手中的簧輪手銃砸向周奎的手,周奎吃了疼,將手縮了回去,吸著涼氣用左手搓著被朱琳澤一手銃砸的紅腫的右手小臂。
周奎身後的家丁正待發作,但在看到朱琳澤身後殺氣騰騰的帶甲衛兵朝他們射來冷冽的兇光之時,乖乖地夾著尾巴縮了回去。
“要上船去南京的,服從本王的命令,心疼財貨不想走的,就留在通州等李自成來拷掠你們,李自成已經破了居庸關,先頭部隊已經抵達近郊,是想保命還是想人財兩空,諸公自個兒看著辦!”朱琳澤說道,“你們路上的吃食本王一併包辦,等到了南京,本王再自討腰包給每家賠付二百兩銀子,加上你們隨身帶的財貨,亦能保你們在南京衣食無憂。”
朱琳澤已經將話說的很明白,說完就將這些皇親、勳貴、京官晾在原地,讓他們自己決斷。
李自成已經破居庸關朱琳澤不過是嚇嚇他們而已,李自成主力還要過三天才破居庸關,其實也不是李自成打下的居庸關,而是唐通和監軍太監杜之秩向李自成投降,獻上了有京師“北門鎖鑰”的最後一道天險雄關。
朱琳澤麾下的軍官說不上個個都有文化,但還是有將近一半的軍官粗通文墨,這在大明的軍隊中識字率已經算是非常驚人了,他交代下去,讓每艘艦船的船長副船長負責做好登記,嚴格控制每個人隨身攜帶的行李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