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明逢看的比較粗淺,倒是朱琳澤的大舅子沈漣看眼睛一亮,忍不住擊掌道:“王爺此舉高啊!”

聽沈漣這麼一說,陳明逢也來了興趣,對沈漣道:“沈老弟,何高之有?願聞其詳。”

“就如陳兄所言,這報紙就算一天在金陵城只能賣個一萬份,但陳兄想一想,能看這報紙的都是何人?識字者也,能識字的多多少少都有些銀錢,尋常小民每日精打細算,生活艱難,就算也兩文銀子的餘錢也未必會捨得下心買這報紙。

若是陳兄在這報紙之中將想要脫手的貨品廣而告之,何愁手中的貨品難銷?向西洋人銷售絲綢雖是暴利,但受限於季風、海流,每年又能出幾次海?而這報紙,正如王爺所言,可每日印製,也就是說每天都有銀錢能進賬,一年下來,能得的銀子也不會少。”

沈漣看的比較深,看出了辦報的商機遠不止表面上銷售部分的利潤。

“賢弟所言有理,是陳某的目光淺薄了,愚兄受教。”陳明逢恍然大悟,朝沈漣拱了拱手道。

自己的這個大舅子腦子還挺好使,報紙還沒辦就看出了可以用報紙打廣告賣東西。

“既是如此,這報紙,陳某辦了,只是這報紙之利該如何分?是否和昔日《新萬國全圖》一般?”陳明逢問朱琳澤道。

陳明逢想的倒挺美,報紙的利潤和作用遠不是一份世界地圖能比的。朱琳澤要對報紙要有絕對的掌控權,陳家要入股,朱琳澤最多給一成的股份。

朱琳澤之所以選陳明逢是因為陳家在南京有現成的書肆和印刷廠,辦起報紙來方便。

要是陳明逢不願參與辦報,朱琳澤也能找其他江南書商書肆替代。陳家並非無可替代。

沈漣也不甘示弱,看出了其中的商機,表示沈家也要入股。

最後三方達成協議按照股份進行利潤分成,朱琳澤佔股八成,陳家和沈家各一成。

陳明逢走後,沈漣便纏著朱琳澤要跟朱琳澤練兵保家。

練兵非兒戲,朱琳澤沒有答應沈漣,不過沈漣的目光倒是不錯,朱琳澤有意讓沈漣擔任報紙的主編。

朱琳澤要辦的是日報,他可以偶爾客串一下寫幾篇文章,但要他每天都給報紙撰稿,他實在是沒這個時間。

而報紙對把控輿論風向而言又十分重要,主編之人一定要是可以完全信任的人。

朱琳澤思慮了一番,發現沈漣就是個不錯的人選。

他現在和沈家是一更繩子上的螞蚱,沈家的人自然是可以信的過的,沈漣今年二十七歲,不比鄭森十四歲就中生員,沈漣可能是沒有遺傳老爹考科舉的基因,二十五歲才中了生員。

二十五歲才中生員,說明沈漣實在不是科舉的料。沈廷揚似乎已經看出了這一點,很早就讓沈漣出來打理沈家的生意,重點培養沈家其他幾個更有天分的子弟參加科舉。

不過朱琳澤要的是報紙的主編,不是科考舉子,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筆力就夠了,主要是主編之人要絕對信得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