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絕境逢生(第2/3頁)
章節報錯
對於這些家丁而言,與其說是為國而戰,為主帥而戰,倒不如說是為自己的利益而戰。
此時的高傑早就置生死於度外,單臂執鋼鞭,雙腿緊緊地夾住馬腹。一連將四五個猝不及防的鑲黃旗滿洲八旗兵打下戰馬。
只是高傑個人的勇武終究無法改變敵強我弱的現實,滿洲八旗兵的近戰能力遠遠勝過明朝的家丁騎兵。
見高傑的騎兵漸漸處於下風,趙風雨對這種情況也沒有視而不見。
趙風雨急忙率領騎兵標的騎兵加入戰場,為高傑分擔了一些壓力。
有騎兵標的騎兵投入戰場,雙方再度陷入了膠著的態勢之中。
明軍以微弱的兵力優勢在短暫的時間內彌補了士兵個人能力的不足。一度和兩甲喇鑲黃旗的滿洲八旗兵打的平分秋色。
但在騎兵標的手雷和火藥用盡之後,戰場上的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失去火器作為倚仗的騎兵標戰鬥力銳減,在清軍鑲黃旗滿洲八旗兵凌厲的公司下漸漸不支,節節敗退。
“大勢去矣!”
趙風雨絕望地望著自己帶出來的兵一個接著一個慘死在清軍鑲黃旗滿洲八旗兵的刀槍之下,仰天長嘆道。
戰局的結果已經非常明朗,再繼續這麼打下去,他們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但是趙風雨沒有選擇撤退,而是選擇了堅決執行李定國給他下達的死命令。
就算是打光騎兵標的最後一人,也要在清軍遲滯在兗州府境內!
當然,這時候就算是想跑也跑不了,雖然這兩天來清軍的馬匹死傷甚重,但清軍來時基本都是一人三馬打底。
就算戰馬消耗的非常嚴重,這時候清軍依舊能夠做到一人雙馬。
而大明朝馬匹資源稀缺,和滿清交惡之後,可以說基本失去了優質的戰馬來源地,戰馬的質量和數量都遠不如騎兵家底厚實的滿清。
騎兵標的騎兵裝備雖好,但也只是保證了至少一人能有一馬。
騎兵標的胯下做起經過連續兩天的鏖戰,此時早已是疲憊不堪,就算撤出戰場也跑不過清軍的鑲黃旗滿洲八旗兵。
屆時不但跑不了,還會自亂陣腳,給予清軍的鑲黃旗滿洲八旗兵以可乘之機。
“找副標統,咱們來世再做袍澤,一起作戰!”
渾身血汙的高傑此時也是一副視死如歸的表情,高傑心裡也清楚,除非出現奇蹟,否則他們今天在劫難逃。
在高傑的眼中,講武堂出身的新軍將領雖然戰力不俗,指揮能力也比較出眾。但他們練兵打仗都太過死板,抱著《陸軍士兵操典》不放,頗有些抱守殘缺的味道。
今天和騎兵標一起打的這仗,高傑改變了對新軍的看法。新軍中的將領也不是抱守殘缺之輩。
為了攔住清軍的南下,趙風雨甚至讓騎兵下馬作戰,兵取得了難得的勝利,雖然是慘勝,但就結果而言他們贏了!是清軍率先主動撤出了戰場。
自從和這支韃子最為精銳的騎兵鏖戰以來,到目前為止,他們已經給兩甲喇的滿洲鑲黃旗八旗兵將近八百人的傷亡。
也就是本朝新軍步兵的表現太過搶眼,遮蓋住了騎兵的鋒芒。
這等戰功換做是在崇禎朝,那可就是不世之功!
經此一戰,高傑徹底改變了對講武堂出身的新軍將領的看法。這些新軍軍官也不是隻會執行軍令的榆木腦袋,對戰場上的變化也能靈活應對。
“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了!十八年後,我等又是一條好漢!”
趙風雨也是殺紅了眼,此時此刻的趙風雨正縱情殺敵,絲毫不考慮自己的後路,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決心。
高傑和趙風雨一樣,既已抱定必死之決心,準備在死前玩一票大的。
他將目光鎖定在了豪格身上,高傑並不認識豪格,但是從清軍的大纛上判斷,清軍大纛旗下的衣甲鮮明,氣質和周圍計程車兵迥然相異的清軍將領必是清軍中的大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