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國債(第1/3頁)
章節報錯
王鐸以為朱琳澤要行崇禎朝崇禎的那一套,向群臣勳戚開口要錢。
朱家的子孫被逼急了什麼事情做不出來?
不僅僅是王鐸這麼認為,就連李邦華也這麼認為。
崇禎已經用事實證明過,向群臣和勳戚借錢,那就是希望蛤蟆長毛,壓根不可能的事情。
馬士英則是在一旁冷眼旁觀,他不認為以閩王的能力和水平,會想出這麼不靠譜的主意。
閩王深思熟慮,他的想法從來都很靠譜。
倪元璐倒是希望朱琳澤能馬上搞到銀錢,這樣的話戶部也能喘幾口氣了。
“王尚書這是想到哪裡去了?孤也知道諸位靠著朝廷的那點俸祿生活不容易,孤是想發行國債。”朱琳澤說出了他的想法。
與其說是發行國債,倒不如說他現在想發行的是軍債。
弘光朝的財政其實相較於崇禎朝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朱琳澤以南直隸,浙江,福建,廣東四省之地所徵收上來的賦稅折銀甚至已經和崇禎朝初年的財政收入相當。
尤其是在清丈田畝工作在試行的州府陸續完成,一條鞭法的重新實施,朝廷的財政收入更是穩中向好。更何況現在外貿和海關的收入更是崇禎朝望塵莫及的,還有還未開徵的商稅,日後也是朝廷主要的財政收入。
只是朱琳澤花錢太大,在軍費和教育經費上力排眾議,下了血本,這才一時週轉不開來。
“國債?閩王的意思是向來百姓舉債?”
閩王嘴裡總是能蹦出一些新鮮的辭藻,對此倪元璐也是見怪不怪了。當了這麼久的弘光朝戶部尚書,他現在也能勉強跟上朱琳澤的腦回路。
“正是,不過不是更一般的老百姓舉債,尋常人家也不過是勉強餬口,哪有餘錢借給朝廷。”
朱琳澤點點頭,不過他舉債的物件自然不會是尋常的小老百姓,而是那些富戶縉紳。
朱琳澤也清楚大明朝的富戶縉紳都有窖藏白銀的傳統,成箱成箱的白銀都躺在他們的地窖裡發爛。
“此舉或許可行,要是江南的富戶縉紳們願意拿出銀子資助朝廷,倒也是一件好事,只是想讓他們把銀子拿出來也非易事。”
大明朝的富戶縉紳是什麼德性倪元璐再清楚不過了,都是一些只許進不許出的主。他倪元璐也是大明朝的富戶縉紳,他自家的很多親戚就是這副嘴臉。
中央銀行三番五次登報,願意以同等價值的銀元和銅元換江南富戶縉紳們的窖銀送到鑄幣廠鑄造銀元,願意兌換的富戶縉紳都寥寥無幾。
直到後面有送些禮品,兌換的人才慢慢多了起來。等價兌換尚且如此扭捏,直接借銀錢的難度可想而知。
倪元璐也覺得朱琳澤這次有些太天真了。
“如果孤借一年給一成的利息呢?”
朱琳澤伸出一根手指頭,在諸臣面前晃了晃。
“一年一成的利啊?”
王鐸聽了不禁兩眼放光,倪元璐則是倒吸了一口涼氣,一年一成的利,你閩王可真的是捨得下血本啊。
根據以往的經驗,這次用兵的規模,估計五百萬兩銀元都不夠。
就算按五百萬銀元算,一年的利息可就要五十萬銀元。
放在是以往的其它帝王,想要向富戶縉紳借錢,確實不可能,尤其是大明朝的皇帝,一個比一個摳門。
但要是閩王借錢,說不好還真能借的到,那些早些時候買招商局股票,跟著閩王做生意那批富戶縉紳和商人,哪個不是賺的盆滿缽滿。而且閩王也從來沒有賴過賬。
朱琳澤當然也清楚那些江南的富戶縉紳什麼德性,但他更相信金錢的魔力。只要他的信用良好,許之以厚利還是能讓這群鐵公雞身上拔下毛來的。
交易所招商局的股票供不應求就是最好的證明,將這次要借的國債掛上交易所,雖然不會像交易所股票發行一樣出現瘋搶的局面,但朱琳澤相信還是能兜售的出去的。
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