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聲東擊西?(第3/3頁)
章節報錯
李定國、劉文秀、艾能奇三人正商議間,山東情報司司長葉文德火急火燎地闖了進來,話都還沒來得及說,就把手中的信件遞給李定國。
在喘了幾口氣粗氣之後,葉文德說道:“大量清軍滿蒙八旗兵和精銳綠營正在向河南地區挺進,清軍很可能是要豫南和湖廣地區下手。”
李定國拆開這封帶血的書信迅速覽閱了起來,越是讀到後面,李定國的神色則愈發凝重。
這份信件也印證了李定國覺得不可能的想法。
多爾袞這龜孫子不按常理出牌啊。
豫南和湖廣兩地現在只有馮雙禮的三標神策軍負責駐守,清軍要是攻打豫南和湖廣,搞不好兵力單薄的馮雙禮還真不一定扛得住。
以清軍的破壞力,朝廷這幾年來在湖廣豫南地區重建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也將化為烏有。
李定國一時心亂如麻,有些亂了分寸。
戰時不知所措,這對於李定國來說還是頭一回。
南京城要築京觀的訊息再次在南京城內傳開。
這件事情成為《大明日報》的頭條,就連附近州府的報紙上也刊登了這則訊息。
更是有附近州府的民眾冒著風雪前往南京,想要來看看難得一見的京觀。
倒是南京城的百姓表現的相對比較平靜,畢竟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在南京城鑄建奴的京觀了。
朱琳澤為了籌集軍費,甚至最後將這些首級按照等級進行拍賣,也賺了不少錢。
更有甚者,甚至花五十萬兩白銀想要購買阿巴泰的首級收藏。只是這顆首級據有紀念意義,朱琳澤並沒有賣,而是放在了新建博物館的琉璃櫥窗內進行展覽。
任何人只要肯花上三五銅元買大明博物館的門票,就能進入博物館一睹阿巴泰的頭骨。
只是這一次,南京城的百姓表現的倒是有些小激動,因為這一次大明朝史無前例的生擒了大建奴豪格。
豪格可是前奴酋皇太極的長子,按照大明朝的規矩,可是鐵棒釘釘的皇位繼承人。只是建奴那邊不興嫡長子繼承製,豪格最終還是在滿清高層的權力角逐中敗下陣來,於皇位失之交臂。
除了豪格之外,還有六百多名鑲黃旗的八旗兵俘虜被一同解送到南京。
招商局總部在得知這個訊息後非常感興趣,定國公徐允禎作為招商局的代表來找到朱琳澤,表示招商局願意花重金買下這些鑲黃旗的八旗兵俘虜。
“你們招商局買這些韃子作甚?”朱琳澤皺著眉頭問道。
“閩王有所不知,託閩王的福,招商局在南洋各地圈了不少地,閩王又不許買賣漢民為奴,這些地又需要不少勞力。之前還可以在倭國買倭奴當奴隸,不過現在倭國漢倭關係緊張,李國志那廝已經發布了限奴令了,就算在倭國,也很難買到奴隸了。”
徐允禎向朱琳澤大倒苦水。
“限奴令是孤授意給日本總督的,日本局勢不穩,限奴只是權宜之計。”朱琳澤說道,“你買韃子的俘虜是運到南陽的種植園去當奴工用?”
種植園這玩意最早是朱聿鍵在臺灣搞的,當時朱聿鍵是花錢從當地土著那裡買的奴工到唐王府的王莊內種植甘蔗、菸草等經濟作物牟取暴利。
不過很快,朱琳澤下令禁止在本土搞種植園。在驅逐紅夷之後,臺灣歸屬福建管轄,自然也是本土。
朱聿鍵倒也識趣,雖然心有不滿,但還是老老實實地釋放了奴工,花錢僱工。只是掙的錢比之前要少了許多。
畢竟對於種植園來說,僱工是其中最大的成本,而直接用奴工不用發工錢,則可以省下一大筆成本。
但朱聿鍵也是明白人,清楚相較於賺錢,還是自己頭上的腦袋更重要。
有朱聿鍵帶頭,臺灣各地的種植園也紛紛主動釋放了奴工,沒主動放的種植園主,則被朱琳澤直接物理消滅並直接抄家了。
臺灣的種植園風波也暫時告一段落,朱琳澤也不得不佩服這些縉紳對詞藻的理解能力。
朱琳澤禁止在本土發展種植園,這些縉紳勳貴另闢蹊徑,乘著招商局的東風到南洋諸國圈地搞起了種植園,畢竟種植園實在是暴利,其中的利潤足以矇蔽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