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紅夷投降(第1/3頁)
章節報錯
兩支艦隊的艦船擦肩而過之際,雙方的炮手開始點火對轟。
荷蘭東印度公司為了節約成本,麾下的艦船多是武裝商船,只配備了一組炮手,不能夠做到左右開弓,同時開火。加之艦船數量和艦炮數量對比明朝海軍也沒有絕對優勢,在第一輪炮擊中,荷蘭人的艦船不可避免地處於下風之中。
反觀明軍這邊,明軍戰艦設計雖然不是那麼成熟,但這些戰艦設計的初衷就是用來專門作戰的專業化戰艦。在海戰能力上顯然要更勝一籌。
炮手方面,明軍的海軍最初每艘戰艦上都配備兩組炮手,幾乎所有的火炮都能分配到炮手。
不過由於海軍擴軍速度太快,朱琳澤不計成本地用銀子砸最後也沒砸出足夠的炮手,朱琳澤也能退而求其次,除了旗艦和少量大艦有兩組炮手之外,餘下的海軍戰艦隻配備一組炮手。
饒是如此,明軍海軍炮手還是要比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艦隊要更加充裕。
無論是李國志還是王遠,亦或是遠在崖州的南洋艦隊司令蔣二蛋,和敵軍交戰都喜歡打鏈彈掃帆,以降低敵艦的機動性。再發揮自身艦船機動靈活,火力強勁的特點將其慢慢擊沉。
只剛剛接觸的第一輪炮擊,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幾乎每艘船上的風帆都千瘡百孔,四處漏風。
此時宇波烈士的心情就和洶湧的波濤一般,久久難以平靜。
宇波烈士崇禎初年就來到了遠東,也曾也劉香一起參加過料羅灣海戰。
崇禎五年的料羅灣海戰中,明軍戰艦所能搭載的艦炮寥寥無幾,跳幫作戰一直是明朝海軍和海盜的主流戰術,對艦炮也不重視。
宇波烈士依稀記得,當時他們的艦炮射程是明軍艦炮的足足兩倍有餘,精度也比明軍艦炮要高的多。而明軍的艦炮不僅射程近,精度差,質量也非常堪憂,往往沒打幾炮就炸膛了。
宇波烈士親眼目睹過明軍炮手開炮炸膛把自己炸死,毫不誇張地說,明軍炮手是用生命在引燃火炮的引線。
而今天,明軍的艦炮似乎已經和他們不相上下,彈種還比他們更豐富。
由於這些年來東印度公司在海上的壓力並不大,為了節省成本,他們甚至沒有為艦炮準備鏈彈和葡萄彈,只有準備了成本相對低廉的實心彈。
畢竟在亞洲的海域上,實心彈的威力已經綽綽有餘。而這一次他們在彈種上吃了虧。
明軍海軍在打完鏈彈之後迅速裝填葡萄彈對他們進行抵近射擊。
“李司令為何不用實心彈射擊?”施琅不解道。
“紅夷之船甚為堅固,且其炮手之炮術不下於我軍,與其遠距離實心彈對轟,不如直接用葡萄彈殺傷其艦上之船員。”
李國志也不是頭一回和紅夷進行海戰了,保衛竹塹的這些時日,陸地上防務由曹德發負責,而海上的防務全都落在了李國志肩膀上。
雖然在竹塹李國志只是小打小鬧,和紅夷人進行過幾次小規模的海戰,但李國志還是從中摸出了一些門道。
“屬下受教。”施琅點頭將此事銘記於心。
雖說只是簡簡單單,輕描淡寫的一句話,但施琅也清楚,這些經驗和教訓都是海軍將士用命換來的。
經過幾輪炮擊,明軍海軍很快佔據主動權,不同型別的艦船輪番上陣,輪流對紅夷的艦船進行炮擊,紅夷死傷甚重。
己方戰艦雖亦有損傷,但損失都在李國志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
李國志這時候並不擔心打不過紅夷人,他擔心的反而是鄭家水師來援。
李國志此時只能寄希望於王遠那支海上偏師能夠成功地將鄭家的水師阻截在半道上,為他爭取時間,以消滅紅夷人的艦隊。
海上硝煙瀰漫,呼吸進胸腔內的空氣是又嗆又辣,很多船員都忍不住咳嗽起來。
“我們已經有三艘艦船遭受重創,需要修補之後才能繼續投入戰場作戰。”
作為宇波烈士的副手,奧茨瑪向宇波烈士彙報了戰損。
宇波烈士昂首挺立在船頭,任憑呼嘯的炮聲從耳畔掠過,舉起望遠鏡觀察著戰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