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兔死狗烹?(第2/3頁)
章節報錯
內閣散會之後,倪元璐單獨來找朱琳澤,見倪元璐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朱琳澤就明白了倪元璐的來意。多半是為了他小舅子的事情。
“內弟不識好歹......”
“孤都知道了,這件事孤自有分寸。”朱琳澤擺擺手打斷了倪元璐。怎麼處置這些鬧事入獄的糧商,朱琳澤自有分寸,用不著倪元璐多嘴。
打發走倪元璐朱琳澤回到了王府,在幕僚中挑選此番賑濟漕工之人。
幕僚們都知道漕運乃是各方勢力盤根錯節之處,這個差事要是辦不好惹得一身騷得罪人不說,閩王這邊也沒辦法交差,因此響應者寥寥無幾。
安置漕民、運河清淤、治理黃河任何一項都是要花大錢的事,八十萬兩下去也就聽個響。眼下朝廷到處都要用錢,用錢的大頭肯定是軍費,防守山東,進攻閩粵,這可是一個比一個大的無底洞。
閩王雖然承諾後續撥錢糧,但撥多少錢糧可沒明說,一萬兩也是撥,一百萬兩也是撥,屆時朝廷缺錢,閩王給你撥個幾千上萬兩,你該怎麼收場?怎麼交差?
八十萬兩銀子不夠朱琳澤心裡也清楚,但黃泛區都在他的控制之下,為了黃泛區的災民,黃河說什麼也要稍微治一治。讓這些災民看到生活有盼頭,朝廷還記著他們,不至於揭竿而起。
見沒人主動請纓,朱琳澤只好親自點名,正要開口之際,馮愷章起身朝朱琳澤拱手道:“閩王,屬下願往。”
馮愷章老爹是山東巡撫,鬧事的漕民大都集中在山東的兗州,馮愷章負責賑災和當地的地方官也好打交道,至少以他山東巡撫之子,閩王幕僚這兩層身份,地方官不敢糊弄他。
當然,這麼大的事情交給馮愷章一個人朱琳澤也不放心,後面還要給馮愷章派一個副手,這個副手就讓韓贊周從內官中挑選,這次賑災在下面辦差的多數還是太監,有個內官充當副手,工作協調起來也更方便一些。
賑災局閩王府的幕僚和內官出人,水利局的人還是從工部裡頭挑選。
大明朝的高層爛透了,但底層還是不乏人才,江西水利局的原班人馬就是從工部都水司抽調出來的。袁繼咸和左懋第都對他們的工作讚賞有加。
都水司的人個個都是人才,稽核、估銷河道、海塘、江防、溝渠、水利、橋樑、道路工程經費審計、乃至造船修船,和水有關的都是都會。朱琳澤看了這些人的履歷都讚歎不已。
交代完賑濟漕民之事,朱琳澤讓幕僚們先退下,留下陸聞達和沈漣。
“明日在《大明日報》上登報,就說三百萬石稻米已運抵南沙島,不日便將運抵南京。”朱琳澤對沈漣說道。
沈漣領命下,沈漣下去之後,陸聞達非常詫異地對朱琳澤說道:“此舉雖能暫時將南京城的糧價壓下去,但咱們遠沒有這麼多的糧食。南京糧價居高不下已久,糧價驟然下降,上到縉紳勳戚,下到平民百姓,必然哄搶糧食,這糧價恐怕很快就會漲上去。”
朱琳澤手頭手有多少糧食作為閩王府的頂層核心,陸聞達還是知根知底的。
陸聞達的擔心不無道理,但朱琳澤現在已經對南京城的百姓完成了戶籍登記,南京城的市民都發放了照身帖。糧食局也已經成立,到時候讓南京城的市民憑藉照身帖,也就是身份證限購就是。
這些糧食朱琳澤並不打算簡單地投放進市場,而是打算讓朝廷牢牢把控。
以那些糧商的秉性,這些糧食一旦投放到市場,很快就會被他們重新買進囤積起來。寧可爛在穀倉裡也不會降低價格售賣。
“這些糧食全部讓糧食局負責售賣,朝廷統一定價,南京市民憑照身帖購買。”朱琳澤說道。
陸聞達點點頭,要這麼辦的話可行,這些糧食雖然不多,但省著點吃,南京能夠撐到明年秋收。更何況,南京城的糧商手裡還握著一大堆糧食,糧價下去,這些糧商多少也會拋售一些,南京城也不至於鬧饑荒。
“清丈田畝之事阻力重重,陝西的李自成近日和清軍交戰也是節節敗退,照這麼下去,李自成遲早要退到荊襄,屆時李自成被韃子打怕了,恐怕不會和韃子繼續打下去,反而會來打咱們的主意。
左夢庚又不堪用,到時候可就是北面、南面、西面三面受敵,要是海軍沒打過鄭芝龍的水師,那咱們可就是四面楚歌。”
陸聞達愁眉不展,嘆聲道:“這時局,真艱難。”
這也在朱琳澤的預想之中,李自成和滿清實力懸殊,他並不指望李自成能打贏滿清,李自成那裡能拖一天,對於朱琳澤來說都是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