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東南戰未休(第2/3頁)
章節報錯
尼古拉斯更是直接向他們提出購置海船,並表示願意讓出自己在佛爾莫斯的利益。
這正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夢寐以求的。
反觀那位南京的國王,在福爾摩薩問題上寸步不讓,聲稱福爾摩薩地區自古以來就是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且在貿易方面,這位年輕的國王似乎更樂意和西班牙人合作,這是荷蘭東印度公司不希望看到的。
“閣下,萬一南京方面迅速剿滅了尼古拉斯,我們東印度公司可就什麼都得不到了。”負責臺灣事宜的卡隆此時也是疑慮重重,尼古拉斯到底還能堅持多久?
安東尼·範·迪門望著停泊在港口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戰艦,信心十足地說道。
“陸地上我們確實不是明帝國的對手,但是咱們東印度公司的海上力量,在全球可都是數一數二的。
只要壟斷和明帝國的貿易,絲綢、瓷器、茶葉、棉花哪一項可是比南洋的香料更賺錢的生意。”
此時的泉京,也就是泉州。
靖武小朝廷的皇帝朱常淓顯然在藝術方面的造詣遠比政治上的造詣要高。
自被迫即位以來,朱常淓雖名為皇帝,但他對政治和軍事興趣寥寥。反而拾起了他當潞王時期的老愛好,沉湎於書畫之中。
靖武小朝廷的政事全權交由首輔錢謙益、次輔劉宗周,兵部尚書張肯堂等人全權處理。
而軍事則是交由鄭芝龍兄弟和趙之龍全權處理,他自己則是一心沉湎於書畫之中。
就連朝廷丟了福州,朱常淓也無動於衷。丟了福州還有泉州,而丟了泉州還有潮汕,丟了潮汕還有廣州。
相比於對政務和軍務都漠不關心的朱常淓,此時靖武小朝廷的朝堂上可以說是炸開了鍋。
雖然丟了福州和福建境內的其他州府對靖武小朝廷實際上的影響並不是很大。
靖武小朝廷立國的基礎是福建軍閥鄭芝龍的擁立,而鄭氏集團的精華之地閩南、潮汕地區尚在控制之內,並未傷及朝廷的根本。
但是丟了福州這個首都,對舉朝上下計程車氣民心,卻是極為沉重的打擊。
得知朱琳澤已經聯合李自成退了清兵,現在正舉兵朝福建而來,鄭芝龍和趙之龍都無比緊張。
左良玉、黃得功和馮雙禮的南征大軍已經讓鄭芝龍和趙之龍感到難以應付。
朱琳澤率大軍親征,他們如何擋得住閩王大軍的鋒鏑?
閩王的軍隊可是連韃子都能打敗的存在,這次閩王親征,更是一舉消滅了韃子的正藍旗,傳聞閩王本人還陣斬正藍旗小旗主阿巴泰。
這大半年以來靖武朝能和弘光朝形成戰線膠著之勢,那是因為身在龍巖的黃得功坐上觀虎鬥,觀望不前。
靖武朝這才得以將部署在漳州,原本用於防備黃得功的兵力抽調到泉州,這才勉強穩住戰局。
朱琳澤要是一旦親臨福建,黃得功肯定也會迫於壓力向漳州進軍。
鄭芝龍三番五次地想要招降黃得功,以增強朝廷在陸地上的軍事實力。
但幾次招攬的結果都以失望告終,黃得功雖然在龍巖頓兵不前,但局勢還是看的清的。
黃得功和朱琳澤一起作戰過,親眼見識過禁衛軍的戰鬥力。他也不認為,鄭芝龍、趙之龍之流會是閩王的對手。
“臺王,偽朝大軍不日將至,為之奈何?”趙之龍來到鄭芝龍在南安豪華的府邸議事。
“趙兄卻是為難人了,要是在海上,鄭某尚能退偽朝之水師,但陸上的戰事,鄭某亦是無能為力,還要仰仗趙兄。”鄭芝龍眯著眼睛道,一股腦將陸上戰事的責任丟到趙之龍肩上。
趙之龍忍不住白了鄭芝龍一眼,舊他從南京帶來的那些營兵和衛所兵,連左良玉和黃得功的營兵都打不過。更不用說弘光朝的王牌——禁衛軍。
“臺王,你我現在可是一條船上的人,朝廷存則你我之榮華富貴存。朝廷滅,你我現在的一切,包括臺王這豪華宅邸也將煙消雲散。”趙之龍說道。
趙之龍勳貴出身,能力平平,在軍事上並無過人之處。面對目下的戰局,趙之龍無計可施。只能寄希望於鄭芝龍,畢竟鄭家的家兵可比他從南京帶來的營兵、衛所兵能打。
鄭芝龍的家兵好歹在惠安之戰擊退過左良玉和馮雙禮,這是靖武朝成立以來陸地上所取得的最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