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妄圖挑撥明順之間的關係,破壞明順聯盟,從中受益。

但清軍的這些伎倆是徒勞的,阿濟格和多鐸既然熟讀《三國演義》應該清楚,在曹軍大軍壓境的高壓之下,正是孫劉聯盟最為團結的時候。

無論是朱琳澤還是李自成此時心裡都清楚,合作是他們唯一的出路,哪怕是和昔日的仇敵合作。

李自成斥責清軍來使,高調轟走了清軍來使,並書信告知朱琳澤,以表合作之意。

朱琳澤處理清軍來使的態度有所不同,阿濟格和多鐸所送的禮物如數收下,而他們所提的要求則是一個都不答應。

尤其是清軍表示願意以銀兩贖回被俘虜的正藍旗八旗兵時,這個要求被朱琳澤嚴詞拒絕。

朱琳澤清楚想殺一個滿洲八旗兵有多難,他不會放虎歸山,放這些正藍旗的降卒回去重新拿起屠刀屠殺漢人。

李自成在得知朱琳澤收了清軍禮物不辦事之後,也忍不住大罵朱琳澤無恥,後悔自己當初沒將清軍的禮物扣下。

正藍旗主力被全殲,清軍的行動異常謹慎。

滿洲八旗兵基本上都是一人雙馬或者三馬,這些騎馬的滿洲八旗兵也不全是騎兵。很大一部分滿洲八旗兵則是騎著馬的步兵,馬匹的作用相當於他們的代步工具。

清軍的馬匹多集中在滿蒙八旗,漢八旗以及入關以來降清的明軍馬匹並不多,只有軍官和部分家丁才有馬匹乘騎,而且漢軍的馬匹普遍不如滿蒙八旗的馬匹。

滿蒙八旗雖然行軍甚速,但在抵達鄧州之後也輕敵冒進,生怕再遇到大股明順聯軍,遭受明順聯軍襲擊,而是選擇在鄧州等待後續的漢軍部隊。

阿濟格和多鐸將山陝兩地剛剛歸附的明軍部隊發出調令,其用意再明顯不過,接下來他們要以用漢人攻城。

剛剛降清的前明、前順部隊不敢違背阿濟格和多鐸的調令,生怕阿濟格和多鐸秋後問罪,雖然心中對這紙調令頗有微詞,但還是老老實實地率軍前往內鄉,配合清軍作戰。

清軍調兵也給了朱琳澤和李自成喘息之機,乘著清軍調兵的空檔,朱琳澤抓緊時間運輸糧草彈藥,同時往襄陽輸送了八十門剛剛運抵新野的9磅炮,被專門調撥了兩哨炮兵教授順軍使用火炮。

李自成在收到火炮後大喜,向朱琳澤表示感謝。同時這批火炮也堵住了大順政權中依舊反對明順聯盟,反對抗清民族統一戰線的人的嘴巴。

阿濟格和多鐸的調令對吳三桂沒起到什麼作用,吳三桂以大順殘兵依舊滯留在陝西境內,陝西行都司尚未完平定為由拒不聽從阿濟格和多鐸的調遣,仍舊滯留在西安。

明軍的行軍速度是有目共睹的,除了漢中的賀珍、羅岱、黨孟安、郭登先等人同意被留在漢中以阻截李過、高一功的大順軍西路軍南下和李自成會和之外。

其餘的部隊都收到了阿濟格和多鐸的調令,但直到六月初,牛成虎、白廣恩、馬科、左勤、胡向化等明順降將的家丁才陸續抵達鄧州,後面的大軍依舊沒影。

氣的阿濟格和多鐸直罵娘,這都是些什麼玩意兒?

這要是滿蒙漢的八旗兵,阿濟格和多鐸早殺了他們以正軍法了。

只是阿濟格和多鐸現在要讓這些降軍叛將給大清賣命當炮灰,只得忍著心中的這口氣。

此時已經漸漸進入盛夏,久居遼東關外的八旗兵不適應中原內地的氣候,軍中不少士卒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症狀。這讓清軍本就不容樂觀的局勢雪上加霜。

面對越來越多的八旗士卒病倒,阿濟格和多鐸已經在考慮是否暫緩進兵。

這期間阿濟格和多鐸唯一收到的好訊息只有漢中賀珍等人順利阻截了李過、高一功的大順西路軍,以及擊退妄圖北上攻取漢中的張獻忠。

然而賀珍給阿濟格和多鐸的戰報也是水分十足,賀珍等人並未成功阻截李過、高一功的大順軍西路軍,李過和高一功雖然傷亡不小,但還是成功突破了賀珍等人的重重封鎖。

賀珍所謂的大敗西賊亦不過是炸稱“大清兵威迎敵!”,張獻忠不知賀珍虛實,主動退回了四川,賀珍並未取得對大西軍的實質性戰果。

但這並不妨礙賀珍向阿濟格、多鐸吹牛逼邀功,畢竟他確實和李過、高一功交過手,大順軍西路軍也傷亡甚重。而張獻忠也確實退回了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