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福臨(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些明軍都打著紅底的和藍底的日月旗,必是那南明閩王的兵馬!”
祝世昌的弟弟祝世胤急忙補充了一句。
滿清此時還不知道紅底的日月旗是閩王軍的陸軍軍旗,而藍底的是剛剛投入使用不久的海軍軍旗。
不過這並不妨礙他們認出那是日月旗,衡水一戰,這面日月旗已經深深的刻印在他們這些八旗子弟心中。
那是他們八旗的恥辱,八旗自成立以來,從沒出現過一甲喇人馬被明軍全殲過的情況。
濟爾哈朗陰沉著臉,讓這些礙眼的奴才們滾下去。
根據線報,閩王軍只有數千人之眾,就是這麼幾千人還要分兵駐防山東等地,閩王軍能抽得出多少兵馬來遼東?
基本的判斷力濟爾哈朗還是有的,根據濟爾哈朗的判斷,這支明軍部隊應該是極少數的閩王軍跟南明五鎮的兵馬。
閩王軍誠然可畏,但南明五鎮總兵那些兵馬的戰鬥力,在他們大清鐵騎面前卻是不值一提。
議政大臣葉臣風風火火地從關內趕到盛京,他這次回盛京是要接福臨入關到京師城,不想在半路上得知了南明大軍進犯遼東的訊息。
這些南明軍好大的膽子,從來只有大清搶大明份,大明搶大清這還是頭一遭。這些明軍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
“主子,攝政王讓奴才接主子入關!定鼎燕京,以綏中國!”進入盛京的皇宮,葉臣屈膝向福臨請安道,“請主子起架,隨奴才入關!”
“主子萬不可此時入關!”
濟爾哈朗為人老成持重,不然多爾袞也不會將留守盛京的重任交給濟爾哈朗。
大清不缺能夠衝鋒陷陣攻城拔寨的,但像濟爾哈朗這樣老成持重的宗室將領卻不多。
濟爾哈朗反對福臨在這個時候入關:“遼東乃是我大清龍興之地,萬不可有失!攝政王雖已入關,但我大清在關內根基尚淺,而遼東經過咱們數十年的經營,根基穩固,欲定鼎燕京,必安遼東!
若想安遼東,必須安定遼民之心,奴才請主子留在盛京,以安我盛京軍民之民心!”
“濟爾哈朗!你瘋啦?!明軍勢大!這時候讓主子留在盛京,主子要是出了什麼差錯,你可擔不起這個責任!”葉臣暴怒道。
“正是因為明軍勢大,主子才一定要留在盛京!”濟爾哈朗爭辯道。
“那些漢人最喜歡誇大其詞,你莫要被那些奴才的誇張言語給糊弄了。南明就算盡舉五鎮之兵入遼東,也湊不齊這二三十萬兵馬!明軍亦不過數萬人耳!我大清在盛京尚有兩萬餘八旗兵,何懼明軍?!”
盛京必須守住,福臨必須留在盛京,濟爾哈朗的態度非常明確。只要守住盛京,日後就是大清沒能夠在關內站穩腳跟,出關之後八旗子弟也能有個犧身之所。
遼東的盛京不僅僅是大清的龍興之地和顏面,也是大清最後的退路,絕不容有失。
眼下人心惶惶,福臨要是在這個時候走,對盛京軍民士氣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濟爾哈朗和葉臣爭的面紅耳赤,堂下滿清留守盛京的諸王、貝勒、貝子以及大小臣工也分成兩派,各執己見,不過多數留守盛京的諸王、貝勒、貝子以及大臣還是支援濟爾哈朗的意見。請求福臨留守盛京以安滿蒙漢三族軍民之心。
福臨這個時候說到底也不過是個七歲孩子,心智尚未成熟,只是懵懵懂懂地望著殿下的滿洲親貴和大臣,茫然不知所措。
面對濟爾哈朗和葉臣截然不同的請求,福臨一會兒看看濟爾哈朗,一會兒又瞅瞅葉臣,也不知道該採納誰的意見。
“肅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