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藩王督師?【3k】(第2/2頁)
章節報錯
“若論知兵,朝中無出閩王之右者,因此北伐督師之人,非閩王莫屬。”
毫無疑問,朱由崧這個督師人選很快招致群臣們的反對。
“本朝未有藩王督師之先例!”
“只有聽說文臣督師,不曾聽說宗藩督師!”
“不可,此舉斷然不可!”
......
“姜侍郎,既然你說只有文臣能督師,你是文臣,孤拜你為督師北伐如何?”
朱由崧冷聲對姜曰廣道。
老實說朱由崧也不想讓朱琳澤督師北伐,不過朝中實在無人可用,朱由崧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但凡你們這些文臣爭點氣,孤也不至於讓閩王督師。
“臣乃禮部侍郎,督師之人選還宜從兵部挑選,兵部的沈尚書比臣更合適。”姜曰廣踢起了皮球。
“臣亦有此心,奈何臣已入閣為辦事,實在走不開,臣以為北伐督師之人選,閩王最合適,臣同意閩王督師北伐。
本朝雖未有藩王督師之先例,然則本朝立國兩百餘年,亦未曾遭此甲申之大變,非常之事,用非常之人,不宜拘泥於舊例。”沈廷揚也不甘示弱,順水推舟同意了朱琳澤督師。
“沈卿此言甚善,這事是內閣票擬決定的,就這麼定了!勿需再多言!”朱由崧趁此機會一錘定音。
“只一路孤軍北伐難以成事,臣以為北伐應兩路齊頭並進,一路收服山東,一路收復河南,臣願督師東路北伐之師,收復山東。
臣奏請擢鳳陽總督馬士英為西路督師,收復河南,與臣遙相呼應,使闖賊首尾不得相顧。”
朱琳澤起身奏道。
現在督師他能組織起的北伐兵馬,除了本部兵馬之外便只有高傑和左良玉的部分兵馬。
黃得功既然有意北伐,不如賣他和馬士英一個人情,讓他們去收服河南。這樣的話他的壓力也會小一些。
朱由崧思忖良久,覺得朱琳澤所的有道理,兩個督師的話,也可以分散一些朱琳澤的兵權,不至於讓朱琳澤坐大。他心中亦有拉攏馬士英以制衡閩王系的想法,朱由崧很痛快地準了朱琳澤的請求。
北伐的事情終於商議出了一個結果,朱由崧心裡懸著的那塊石頭終於可以放下了。
就在朱琳澤準備宣佈退朝,邀請朱琳澤前往武英殿討論北伐的一些細節時,又有科臣跳出來彈劾南下的京官,言南下京官多逆順細作,應該嚴查嚴辦。
幾個科臣剛剛說完,高弘圖站出來表態:“臣請起順案,嚴查南下京官!革辦投賊的二臣賊子,以正朝綱!”
朱琳澤也是服了,這些人剛剛將矛頭指向閩王系的幾個核心人物,現在又將矛頭指向南下的京官。
這些東林復社人是不是要將非東林復社的一系的官員全部排擠出朝堂才肯甘心?
如今還不是東林復社掌握朝綱就如此明目張膽地剷除異己,要是讓他們掌握朝綱,後果簡直難以想象。
國家都到這個程度了還一點正事都不幹。
大順被滿清、吳三桂聯軍擊敗後很快棄守京師灰溜溜地溜回了陝西,近來確實有不少曾經投順的官員南下投了弘光朝。
但隨朱琳澤勤王兵馬南下的那五百多名京官是乾淨的,高弘圖說的是嚴查京官而不是嚴查近來南下的京官,很顯然也將這五百多名京官囊括在內。
就算只是嚴查近來南下的京官,也不宜在這個時候進行。現在朝局尚不穩定,大肆興順案,只會讓本就不穩固的朝廷離心離德。
“閩王,你現在理解孤的苦衷了吧。”朱由崧苦笑著低聲對朱琳澤說道,他現在非常後悔將這些東林人留在朝堂,“為之奈何?”
朱琳澤裝模作樣點點頭,朝臣們不知道朱由崧和朱琳澤在低聲說著什麼。
朱琳澤陡然提高了聲音,對殿內諸臣工道:“福監國說了,殿內的都是我大明的忠臣,值此國難之際,諸位應同舟共濟,攜手共渡難關。若是有人想起順案,那就連同一起把逆案給翻了吧。”
翻逆案三字傳進東林諸公的耳朵裡,東林諸公勃然色變。
崇禎初年清閹黨是東林黨在崇禎一朝最大的政治成果,重新掌握了朝綱,依附魏忠賢的諸臣按照罪行的三六九等,重則梟首示眾,輕則罷黜。
要是翻逆案,他們當初的努力將化為烏有,馬士英很可能借此機會乘機入閣,這對他們大為不利。
高弘圖正想反駁,錢謙益朝高弘圖使了個眼色,示意高弘圖不要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