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人心不寧【求推薦票!月票!(3k)】(第2/2頁)
章節報錯
楊文歡歡喜喜地領了條子,給閩王辦事就是舒坦,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花錢可比先帝大方多了。
“此時是否應當稟明聖上再做處置?”倪元璐小心翼翼地問朱琳澤道。
朱琳澤擺擺手:“不必,聖上仁慈,下不了這個決心,這個惡人,本王替聖上當了。”
“閩王用心良苦。”倪元璐感慨道。
“北伐所需錢糧輜重籌措的如何了?”朱琳澤詢問倪元璐道。
北伐要趁早,早點收回山東和河南也能早點佈防,提前做好防禦清兵南下的準備。
“下官今日便是為此事而來,錢糧已經準備妥當,只是軍械稀缺,實在是難以湊齊。”倪元璐說道。
“左將軍和高將軍表示只要朝廷給足錢糧,同意北伐,只是北伐之事重大,需要有人牽頭統籌並督師。史首輔自請督師北伐,不過史首輔難以服眾,聖上也以為不妥,言督師北伐乃是立國之戰,需得用知兵之人,統籌全域性,方有勝算。”
朱琳澤白了倪元璐一眼,你直接報我名字得了。但這麼直接說也不妥,朱琳澤還是故作謙虛地問倪元璐道:“聖上心中可有督師北伐之人選?”
倪元璐笑道:“聖上言:唯閩王能擔北伐督師之重任。”
“既是聖上如此信任本王,本王肝腦塗地,馬革裹屍,也要為聖上北伐收復舊土,中興我大明。”
倪元璐只說左良玉、高傑同意北伐,還沒說黃得功和劉澤清、劉良佐這三個總兵的態度。朱琳澤遂而問道:“鳳瀘總兵黃得功,以及劉澤清、劉良佐二位總兵對北方是什麼態度?”
“鳳瀘總兵黃得功也是願意出征北伐的,還因此時和鳳瀘總督心生嫌隙,只是劉澤清、劉良佐二位總兵至今沒有給朝廷答覆,皇上下旨垂詢也不給個回覆。”提到劉澤清和劉良佐,倪元璐就氣不打一處來。
區區總兵聖上的聖旨都不回,明顯是不把朝廷和聖上放在眼裡。
朱琳澤心中暗自嘆了一口氣,沒想到這麼快就有軍閥不把朝廷放在眼裡了。
黃得功同意北伐就好,後續只需要做一做馬士英的思想工作,劉澤清和劉良佐這兩人的雜兵朱琳澤還是不放在眼裡的。朱琳澤還嫌他們北伐浪費朝廷錢糧。
倪元璐走後,沈廷揚對朱琳澤道:“北伐可不是鬧著玩的,闖軍擁眾百萬,朝廷能用的兵不多。”
沈廷揚是弘光朝的兵部尚書,弘光朝在軍事上有多少家底,沈廷揚心裡非常清楚。
沈廷揚目光看的還不如陸聞達長遠,陸聞達在回來的路上和朱琳澤提及北方形式,陸聞達就敏銳地洞察到了朝廷的最主要敵人不是大順,而是滿清。
沈廷揚更傾向於守江淮自保,不過朱琳澤說的也在理,沒有山東和河南為屏藩,屏護江淮,以朝廷目前軍力之孱弱,江淮也未必守的住。
朱琳澤北方收復山東、河南之舉,沈廷揚也是贊成的。新朝成立於危難之時,人心不穩,江南民眾對朝廷也沒什麼信心。
北伐收復舊土是凝聚人心最簡單有效的手段。
“闖賊已經是冢中枯骨,本王擔心的不是李自成,而是滿清,狗日的吳三桂放清軍入關無異於是引狼入室,這個狗漢奸。”
“話雖如此,只是朝廷不少朝臣都引以為快,以為吳三桂此舉是借建奴之兵滅賊,為功在社稷之義舉,錢牧齋幾日前曾上疏聖上,請求晉封吳三桂為薊國公,並賜糧米款虜,借虜兵以剿賊。
我等極力反對錢牧齋此舉,然則東林諸公無不為錢牧齋馬首是瞻,史首輔也以為借虜剿賊乃是上策。
鳳督馬士英也上疏言恢復大計,言款虜剿賊乃是上策。”沈廷揚嗟嘆道。
朱琳澤動身去竹塹前就已經寫了文章發表在《大明日報》上,將縱清兵入關的痛斥未漢奸,並且已經明確說明吳三桂是降清了,沒想到還是叫不醒這些睡覺做大夢的人。
朱琳澤不清楚這些東林黨人以及認為吳三桂放清軍入關是借虜剿賊的官員是蠢還是就是喜歡和他對著幹。
滿清的高層會比你們還沒腦子,會甘心被你們當槍使?
“滿朝文武就沒個明白人?”朱琳澤問道。
“明白人倒是有,只是東林諸公的聲音太大,蓋過了他們的聲音。”沈廷揚說道,“吏科給事中章正宸就上疏直言本朝如今的形勢較之晉、宋更為艱難,肩背腹心,三面受敵。”
章正宸說的確實沒錯,而今北面要面對滿清,西面要面對大西和大順。
不過這些都不是最大的敵人,弘光朝最大的敵人不是滿清和大順、大西,而是朝堂上的那群豬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