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有寇自南方來【一更】(第1/2頁)
章節報錯
崇禎十六年十一月底,進入秋收時節,竹塹島上辛勤開墾了數月的移民們等來了期盼已久的大豐收,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三萬八千畝水田,除去受災的四千畝水田大量減產甚至是絕收之外,其餘的大部分水田都獲得了豐收。
由於是新田產量並不高,平均每畝產量在一石五斗左右,初步估計這一茬晚稻能有收上來五萬多石穀子。
五萬多石穀子磨成精米也有四萬多石,這可還是晚稻,上等的稻米。
有這五萬多石穀子,朱琳澤接收三萬多名南京移民的壓力會小很多。這些移民被分成三批依次運送到竹塹,每批大約一萬人,正好編成十個生產隊繼續墾荒,爭取在崇禎十七年種上早稻。
等移民人口上去之後,朱琳澤就可以再次進行擴軍,再擴充五個連。
此前由於人口有限,過度擴軍佔用太多的青壯勞動力,會延誤開墾工作,因此朱琳澤沒敢擴充太多的兵力。
他養的這些兵可都是完全脫產的職業軍人,每多擴充一個兵,就意味著生產隊將永久損失一個青壯勞動力。
當然,武器裝備不足和錢糧不足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武器裝備方面,朱琳澤打算再多培訓一些工匠,多建五十座鑽床生產火銃。至於銀子方面,上次和西班牙人的交易貿易額高達一百二十萬兩白銀,織金和織金由於是市場上極度稀缺的紡織品,最終談成的價格是織錦一匹二十兩,織金一匹三十兩。只是織錦和織金的數量稀少,貿易額的大頭還是綢緞和棉布。
當然,這只是貿易額,除去支付給沈家的採購成本以及返給江南絲綿商人和太監們的利潤之外,最終落入到朱琳澤口袋裡的銀子只有七十八萬兩。
國際貿易之利,竟豐厚至此。這更加堅定了朱琳澤培育出一支強大海軍,開拓國際貿易路線的決心。
老老實實的種田要種到猴年馬月才能種出這七十八萬兩。
對於馬尼拉方面而言,這筆貿易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單次貿易的貿易額就突破百萬兩的貿易。
現在錢的問題解決了,後續的很多工作都可以擴大規模,加快速度。
朱琳澤現在最缺的不是錢也不是人口,而是人才。
軍隊中,軍士的識字率到現在為止也沒能夠達到他的預期,只有不到一半計程車官粗通文墨。現在有了錢,朱琳澤準備開辦專門的陸軍士官講武堂,以及培訓海軍軍官的海軍院校。
民政方面人才的短缺則更為嚴重,雖然前期朱琳澤未雨綢繆,培訓了一批吏員,但對於即將到來的三萬多新移民,這二十幾個剛剛培訓的吏員也不過是杯水車薪。
正當朱琳澤忙於秋收,以及下一階段建設計劃之時,例行巡邏的海軍來報,從臺南方向開來了十八條日本朱印船,這些朱印船吃水很淺,不像是商船。更可疑的是,這些朱印船的航線時徑直駛向他們竹塹!
不消說,這些倭寇十有八九是衝著他來的。至於為什麼不是從北邊來而是從南邊來,朱琳澤心裡自然清楚。
“李國志,果然讓你說中了,這狗孃養的鄭芝龍讓倭寇充當馬前卒對付咱們。”朱琳澤狠狠一拳砸在桌子上,問道,“這些倭寇距離竹塹還有多遠?”
“約莫有兩三更的水程。”李國志回答道,
“兩三更的水程,那咱們還有時間準備,敲響警鐘,召集所有船長在碼頭上集合,本王要當面訓示!”朱琳澤命令道。
沈瑩慌慌張張地跑了過來,一把抱住朱琳澤,緊張兮兮地說道:“王爺,聽海上回來的將士們說,倭寇來了?”
“莫怕有本王在。”朱琳澤拍了拍沈瑩的肩膀,安慰道,“倭寇不過十幾條船,打不上竹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