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開臺的本錢【四更!求收藏!求推薦票!】(第2/2頁)
章節報錯
見陸聞達不在,朱琳澤不禁皺眉道。
“陸長史去面見南京城的故交去了,陸長史臨走前交代屬下,若是王爺來了,就將所有的丁口、物資籍冊交予王爺過目。”徐佑搬出厚厚一摞的籍冊擺在桌子上,請朱琳澤查閱。
“你揀重點的講給本王聽。”
朱琳澤信收拿起一本籍冊,翻到最後一頁。
“南陽王府現有各色兵丁四百二十五人,登籍在冊的流民為六千六百五十三人,其中各色匠人八百七十名,墾荒所需工具稻種等一應俱全。
另有采買並織造的的上等綢緞九千五百三十一匹,上等棉布一千七百八十匹,中等棉布三千匹,景德鎮瓷器四千二百件整,上等湖絲五百四十一擔,上等棉紗一百五十擔整,織機五百九十臺。”
徐佑對這些物資早已經是瞭然於胸,不看賬本籍冊也能倒背如流。
徐佑這麼多物資都物資都報了唯獨沒有報糧食,明顯是話裡有話:“糧米還沒報,你是不是有什麼話想和本王說。”
“王爺心如明鏡,目光如炯。墾荒乾的都是重活,每日所消耗的糧食甚巨,王爺本有各色糧米總計九千六百石,但十天前,陸長史售賣了其中的三千六百石。”徐佑說道。
“你是說陸長史盜賣本王的糧米?”朱琳澤說道。
“非也,賣糧所得一萬八千五百兩白銀俱已經入賬,但銀錢並未入庫,陸長史告訴屬下賣糧是王爺授意的,屬下便斗膽一問。”徐佑有些緊張,但還是如實回答道。
朱琳澤點點頭,到底是做了魏國公府二十多年的管家,辦事果然得力,無怪乎徐弘基會放心將徐府的巨量家產交由徐佑打理。
“此事確實為本王授意,南京米價格騰飛,是本王讓陸長史將其中的陳年老谷,劣谷以及黴谷乘著高價拋售。六千石稻米到了臺灣也能應付一段時日。至於買米的錢,被本王拿去買炮了。”朱琳澤說道。
賣庫存的稻米確實是他的主意,陸聞達當時還是持反對態度的。不過朱琳澤賣的都是一些質量比較次的米。至於賣米的錢,則是交代薛燁帶炮兵去附近的衛所採買火炮了。
到了臺灣也可以從日本買米,日本要是買不到浙江、福建買也行。
“如此,這筆賬就清楚了。”徐佑這才放下心。
“此事你做的很好。”朱琳澤肯定道,隨即問起了徐佑關於軍需物資的的問題,“軍需物資可有統計?”
“回王爺,有的。總計有軍馬一百三十五匹,騾子四百二十匹,各色鳥銃三百五十杆,西洋手銃一杆,各色大炮十一門,虎蹲小炮十三門,火藥一千七百斤。上好腰刀八百把,長槍九百杆,槍頭一千二百枚。上好魚鱗甲一套並八瓣帽兒鐵尖盔一頂,鎖子甲七十件,上等棉甲八百七十件,笠盔、飛碟盔等各色頭盔一千二百頂。”
朱琳澤一面翻閱籍冊,一面聽著徐佑給他唱報。
徐佑的記憶力驚人,唱報的物資數量竟然分毫不差。
這些物資,加上賬冊上的三萬四千六百兩白銀,就是他出海開臺的全部的本錢。
唯一不確定的因素就是薛燁帶那些炮兵能在附近的衛所買多少門炮回來。
至於他腳下的這片地,他沒打算還給徐文爵。徐文爵也不缺這兩千畝地,他打算將這個營地暫時交付給肖琦使用。
若是開臺成功,他還要源源不斷地將大陸的流民輸送到臺灣。
人口、糧食是日後抗清最基本的本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