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聞達進帳看到剛剛吃完早餐正在摸嘴的沈瑩心中狂喜,世子爺的終身大事在老夫的撮合下終於成了。

相比之下,朱琳澤就沒那麼高興了,一會兒沈廷揚赴宴回來,發現女兒被拐跑,非到這裡來找他朱琳澤算賬不可。

事實也是如此,陸聞達前腳剛到,沈廷揚就火急火燎地趕了過來。

見到帳內的沈瑩氣不打一處來,這下沈瑩和張家的婚事算是徹底黃了。

沈廷揚不顧形象地將朱琳澤痛罵一通,氣哄哄地將沈瑩帶走。

陸聞達看著被沈廷揚罵得跟孫子似的朱琳澤忍不住捧腹大笑。

朱琳澤理虧,這件事確實是他不厚道,沈廷揚罵他他也只能忍著,不還口,任由沈廷揚罵,誰讓他還饞沈家的沙船。

“沈瑩是官宦人家的女子,沈季明又是皇上的寵臣,若想納他為妃,世子不僅要上報宗人府,皇上那關也得過。”

笑完之後,陸聞達開始和朱琳澤說起了正事。他在唐王府當了十幾年的差,這些規矩還是懂的。

“奏疏我昨夜就草擬好了,你拿去潤色一番,然後抄一份交給祁逢吉,讓祁逢吉替咱們遞上去。”

朱琳澤將壓在籍冊下的奏疏草稿交給陸聞達。

雖然經過這些天的練習朱琳澤的繁體字已經大有長進,但錯別字還是一大堆,就這麼遞給崇禎怕崇禎對他的印象不好,把這件事情給搞砸了,還是讓陸聞達先抄一份再遞上去比較穩妥。

大明朝剛立國的時候宗藩子弟能直接向皇帝上疏。但後來由於宗藩子弟眾多,朝廷供養不起,經常拖欠宗藩子弟的飼料錢,很多破產的宗室向皇帝上疏哭窮要飼料錢,久而久之明朝皇帝不勝其煩,規定只有親王一級的宗室可以直接上疏。

朱琳澤現在還只是一個世子,按規制是沒有向崇禎上疏的權利,只能讓祁逢吉代勞。

“世子爺此疏寫的可謂是感人肺腑啊。”

陸聞達略略看了看奏疏草稿上的內容,揶揄道。

朱琳澤沒心思搭理陸聞達,將陸聞達打發了出去。

陸聞達倒是盡職盡責,在滾出帳前,千叮嚀萬囑咐一定要事先拜訪一下沈家的老爺子。

他和沈瑩的婚事成敗與否,沈廷揚的態度是關鍵。

沈廷揚現在深受崇禎皇帝的信任,和宗藩結為親家,對沈廷揚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

想改變沈廷揚的態度基本沒什麼希望,只能另闢蹊徑,嘗試著先改變崇民沈家的老爺子沈鄘的態度。

沈廷揚是出了名的孝子,只要打通了沈鄘這個關節,就算沈廷揚反對這門婚事,沈廷揚也不得不答應。

不管沈家的態度如何,下一步打算總要提前做。朱琳澤不會為了沈家這個變數就將他的計劃擱置。

該提前佈局的還是要提前佈局的。

李國志是廣東人,他在廣東和福建還有些以前的老兄弟。朱琳澤給了李國志兩千兩白銀,讓李國志回去招募一些水手,說是水手其實大部分也就是海寇,只是現在的大明有航海經驗的水手基本都是海寇出身,朱琳澤也沒得選擇。

海寇自帶實戰經驗,日後只要訓練得當,約束有度,速成一支比較強大的海洋力量也不是不可能。

歐洲很多水手不也是海盜出身麼,咱們亞洲的海盜難道就比歐洲的海盜差不成?

至於李國志會不會攜款逃跑,這個問題朱琳澤朱琳澤倒不擔心,透過這兩天的觀察,李國志至少從表面上看是個可信、靠譜的人。

劉香已經死去多年,李國志依舊念念不忘為劉香復仇,說明李國志也是個忠義之人,一個人講忠義,他的道德也不至於敗壞到哪裡去。

當然,最重要還是李國志的兒子李奇在他身邊,李國志就這麼一個獨苗,總不至於剛剛父子團聚就拋下這個失散多年的兒子不管不顧,拿上兩千兩銀子自己瀟灑快活了卻餘生。

真要這樣,朱琳澤也認栽,說明他看走眼,看錯了人。李國志要真是這樣的人留在身邊也是禍害。

朱琳澤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假如崇禎不答應他納沈瑩為妃,斷了從沈廷揚那裡獲取海船的渠道,他就自己想辦法買船下海,大不了也落海為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