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聞言動容:“敢請教!”

“上古記載簡略,咱們就不多說了。咱們從春秋開始,當時周室衰弱,諸國弱小而又紛爭,夷狄卻是紛紛入侵。

就連聖人後來都曾言道,幾乎披髮左衽矣!

那般局面複雜危險程度,絕不比今日弱了。只是已經渡過去了,後人就很難感覺到其中兇險。”

三人都非是死讀書的那種人,是真正儒門精華士子,都讀史書甚多,原本未曾想過,此刻被周圖南一說,頓時就感覺其中道理。

周圖南道:“然後就是三國了,數十年戰亂,十室九空。史書如何記載,那大並朝一統天下之後,統計戶籍不過千餘萬口。”

何梅卿隨口說道:“一千三百零二十三萬口!乃是出自於並朝大光七年的統計。

不過另外一本統籤記載,並朝人口為八百二十六萬口。其中相差三百多萬口!

不過我研究過,兩種說法都沒有錯。那大光七年的記載,應該是把胡族人口都計算在內了,單論中土戶籍,只有八百多萬口。

是了,先生如此一說,當時情形果然危若累卵,難怪後來就有八王之亂,大並南遷了!”

這何梅卿博聞強記,各種記載隨口捻來。

前世周圖南曾經看到過一個故事,就已經很覺著那隻文人士大夫的牛逼了。

說是天朝開國初,某雜質刊登文史稿件出了錯誤,問責編輯。

當時編輯愣是憑藉記憶,把十多年前看過的某本書,某一頁的某記載給生生找了出來。

寫管錐編的那位,雖然玩的是述而不作的那套,愣生生的就是一個文獻檢索。

要知道那可是網路時代來臨之前寫出來的東西,得有多大的學問,多好的記性才能寫書。

當然網路時代來臨之後,這種書就徹底失去了意義了!

那就是傳統之中培養出來的精英士大夫。也是落日餘暉了!

而現在,周圖南親眼見到了這些傳統精英士大夫的牛逼之處。

也許眼光見識不如周圖南這種穿越者,但是學問根底之深,根基之牢固,絕非周圖南此種人物所能想象。

周圖南這種人,能夠對於很多事情有點印象就不錯了,具體內容都要搜尋。

然而這些人就是人形電腦,直接檢索而出。

三人討論起來,各種論據都乾貨,出自何處,有何記載。

在談論當中,迅速的證明周圖南的立論的正確性來。

甚至更一步順著周圖南所提,發散開來,將歷史上某些危險節點全部找出。

最後那何梅卿三人,齊齊向著周圖南施禮:“先生所言不錯!每一個時代都有著每個時代所面臨的危險,情況之複雜,絕不比現在弱。”

“正是!現在那些只是危險過去了,我們這些後來者方才不覺著當年的兇險。我等現在所面臨局勢,也絕不比當年複雜。

當年我等前輩英豪能夠渡過,我等自然也能!”

周圖南微笑點頭,道:“正是此理!如今西洋人強過於我,難道春秋時代的夷狄弱了麼?難道並朝時候的胡族弱了麼?所以我等萬不能妄自菲薄!”

三人再次躬身行禮:“先生教誨的是!”

此刻對於周圖南已經是心悅誠服。

然而其實一直到現在,周圖南還在繞來繞去,並沒有真正的提出自己的,可以讓人信服的救世學說!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