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邐望南漳策馬而行 日將沉西 正行之間 見一牧童跨於牛背上 口吹短笛而來

劉備不禁嘆道嘆道:“吾不如也 ”

遂立馬觀之 牧童亦停牛罷笛 熟視玄德 說道:“將軍莫非破黃巾劉玄德否 ”

劉備大驚問道:“汝乃村僻小童 何以知吾姓字 ”

牧童道:“我本不知 因常侍師父 有客到日 多曾說有一劉玄德 身長七尺五寸 垂手過膝 目能自顧其耳 乃當世之英雌 今觀將軍如此模樣 想必是也 ”

聽到牧童之言 劉備不僅問道:“汝師何人也 ”

牧童回答道:“吾師覆姓司馬 名徽 字德操 潁川人也 道號水鏡先生 ”

劉備接著問道:“汝師與誰為友 ”小童答道:“與襄陽龐德公、龐統為友 ”

劉備問道:“龐德公乃龐統何人 ”童子道:“叔侄也 龐德公字山民 長俺師父十歲;龐統字士元 少俺師父五歲 一日 我師父在樹上採桑 適龐統來相訪 坐於樹下 共相議論 終日不倦 吾師甚愛龐統 呼之為弟 ”

劉備不禁問道:“汝師今居何處 ”牧童遙指道:“前面林中 便是莊院 ”

劉備這時說道:“吾正是劉玄德 汝可引我去拜見你師父 ”

童子便引玄德 行二里餘 到莊前下馬 入至中門 忽聞琴聲甚美

劉備教童子且休通報 側耳聽之 琴聲忽住而不彈 一人笑而出道:“琴韻清幽 音中忽起高抗之調 必有英雄竊聽 ”

童子指向此人對著玄德道:“此即吾師水鏡先生也 ”

玄德視其人 松形鶴骨 器宇不凡 慌忙進前施禮 衣襟尚溼

水鏡道:“公今日倖免大難 ”玄德驚訝不已 小童道:“此劉玄德也 ”

水鏡請入草堂 分賓主坐定 玄德見架上滿堆書卷 窗外盛栽松竹 橫琴於石床之上 清氣飄然

水鏡問道:“明公何來 ”劉備道:“偶爾經由此地 因小童相指 得拜尊顏 不勝萬幸 ”

水鏡笑道:“公不必隱諱 公今必逃難至此 ”

玄德遂以襄陽一事告之 水鏡道:“吾觀公氣色 已知之矣 ”

接著問劉備道:“吾久聞明公大名 何故至今猶落魄不偶耶 ”劉備回答道:“命途多蹇 所以至此 ”

水鏡搖搖頭道:“不然 蓋因將軍左右不得其人耳 ”

劉備趕忙說道:“備雖不才 文有孫乾、簡雍之輩 武有關、張、之流 竭忠輔相 頗賴其力 ”

水鏡道:“關、張、趙雲 皆萬人敵 惜無善用之之人 若孫乾、輩 乃白面書生 非經綸濟世之才也 ”

劉備聽到水鏡先生之言 不由的問道:“備亦嘗側身以求山谷之遺賢 奈未遇其人何 ”

水鏡道:“豈不聞孔子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何謂無人 ”

劉備不禁驚奇的說道:“備愚昧不識 願賜指教 ”

水鏡道:“公聞荊襄諸郡小兒謠言乎 其謠曰:**年間始欲衰 至十三年無孑遺 到頭天命有所歸 泥中蟠龍向天飛

此謠始於建安初:建安八年 劉景升喪卻前妻 便生家亂 此所謂始欲衰也;無孑遺者 不久則景升將逝 文武零落無孑遺矣;天命有歸 龍向天飛 蓋應在將軍也 ”

劉備聞言驚謝道:“備安敢當此 ”水鏡道:“今天下之奇才 盡在於此 公當往求之 ”

玄德急問道:“奇才安在 果系何人 ”水鏡曰:“伏龍、鳳雛 兩人得一 可安天下 ”

劉備趕忙問道:“伏龍、鳳雛何人也 ”水鏡撫掌大笑道:“好 好 ”

劉備再問時 水鏡道:“天色已晚 將軍可於此暫宿一宵 明日當言之 ”

即命小童具飲饌相待 馬牽入後院餵養 劉備飲膳畢 即宿於草堂之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