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節 兄弟內鬥(第2/2頁)
章節報錯
袁譚知尚止撥兵五千 又被半路坑殺 大怒 乃喚逢紀責罵
逢紀趕忙解釋道:“容某作書致主公 求其親自來救 ”
袁譚即令逢紀作書 遣人到冀州致袁尚 與審配共議
審配道:“郭圖多謀 前次不爭而去者 為曹軍在境也 今若破曹 必來爭冀州矣 不如不發救兵 借操之力以除之 ”
尚從其言 不肯發兵 使者回報 袁譚大怒 立斬逢紀 議欲降曹
早有細作密報袁尚 尚與審配議曰:“使譚降曹 併力來攻 則冀州危矣 ”
乃留審配並大將蘇由固守冀州 自領大軍來黎陽救譚
袁尚點兵三萬 派出先鋒 先至黎陽 袁譚聞尚自來 大喜 遂罷降曹之議 袁譚屯兵城中 尚屯兵城外 為掎角之勢
不一日 袁熙、高幹皆領軍到城外 屯兵三處 每日出兵與操相持 袁尚屢敗 曹操兵屢勝
至建安八年春二月 曹操分路攻打 袁譚、袁熙、袁尚、高幹皆大敗 棄黎陽而走
曹操引兵追至冀州 譚與尚入城堅守;熙與於離城三十里下寨 虛張聲勢
曹操兵連日攻打不下 手下謀士進言道:“袁氏廢長立幼 而兄弟之間 權力相併 各自樹黨 急之則相救 緩之則相爭;不如舉兵南向荊州 征討劉表 以候袁氏兄弟之變;變成而後擊之 可一舉而定也 ”
曹操覺得其言有理 命曹洪引兵守官渡 曹操引大軍向荊州進兵
譚、尚聽知曹軍自退 遂相慶賀 袁熙、高幹各自辭去 袁譚與郭圖、辛評議道:“我為長子 反不能承父業;尚乃繼母所生 反承大爵:心實不甘 ”
郭圖這時說道:“主公可勒兵城外 只做請顯甫、審配飲酒 伏刀斧手殺之 大事定矣 ”
袁譚從其言 適別駕王修自青州來 袁譚將此計告之 王修不禁說道:“兄弟者 左右手也 今與他人爭鬥 斷其右手 而曰我必勝 安可得乎 夫棄兄弟而不親 天下其誰親之 彼讒人離間骨肉 以求一朝之利 原塞耳勿聽也 ”
袁譚聽罷大怒 叱退王修 使人去請袁尚 袁尚與審配商議 審配道:“此必郭圖之計也 主公若往 必遭奸計;不如乘勢攻之 ”
袁尚依言 便披掛上馬 引兵五萬出城 袁譚見袁尚引軍來 情知事洩 亦即披掛上馬 與尚交鋒 袁尚見袁潭大罵
袁譚亦罵道:“汝藥死父親 篡奪爵位 今又來殺兄耶 ”二人親自交鋒 袁譚大敗 袁尚親冒矢石 衝突掩殺
袁譚引敗軍奔平原 袁尚收兵還 袁譚與郭圖再議進兵 令岑璧為將 領兵前來
袁尚自引兵出冀州 兩陣對圓 旗鼓相望 岑璧出罵陣;袁尚欲自戰 手下一員大將 拍馬舞刀 來戰岑璧
二將戰無數合 袁尚手下斬岑璧於馬下 袁譚兵又敗 再奔平原
審配勸袁尚進兵 追至平原 袁譚抵擋不住 退入平原 堅守不出
袁尚三面圍城攻打 袁譚與郭圖計議 郭圖道:“今城中糧少 彼軍方銳 勢不相敵 愚意可遣人投降曹操 使操將兵攻冀州 尚必還救 將軍引兵夾擊之 尚可擒矣 若操擊破尚軍 我因而斂其軍實以拒操 操軍遠來 糧食不繼 必自退去 我可以仍據冀州 以圖進取也 ”
袁譚從其言 問道:“何人可為使 ”
郭圖不由的說道:“辛評之弟辛毗 字佐治 見為平原令 此人乃能言之士 可命為使 ”
袁譚即召辛毗 辛毗欣然而至 袁譚修書付毗 使三千軍送毗出境
辛毗星夜齎書往見曹操 時曹操屯軍西平伐劉表 表遣玄德引兵為前部以迎之
未及交鋒 辛毗到曹操寨 見曹操禮畢 操問其來意 毗具言袁譚相求之意 呈上書信
曹操看書畢 留辛毗於寨中 聚文武計議
程昱道:“袁譚被袁尚攻擊太急 不得已而來降 不可準信 ”
呂虔、滿寵亦曰:“丞相既引兵至此 安可復舍表而助譚 ”
荀攸曰:“三公之言未善 以愚意度之:天下方有事 而劉表坐保江、漢之間 不敢展足 其無四方之志可知矣 袁氏據四州之地 帶甲數十萬 若二子和睦 共守成業 天下事未可知也;今乘其兄弟相攻 勢窮而投我 我提兵先除袁尚 後觀其變 並滅袁譚 天下定矣 此機會不可失也 ”
曹操大喜 便邀辛毗飲酒 謂之道:“袁譚之降 真耶詐耶 袁尚之兵 果可必勝耶 ”
辛毗對道:“明公勿問真與詐也 只論其勢可耳 袁氏連年喪敗 兵革疲於外 謀臣誅於內;兄弟讒隙 國分為二;加之饑饉並臻 天災人困:無問智愚 皆知土崩瓦解 此乃天滅袁氏之時也 今明公提兵攻鄴 袁尚不還救 則失巢穴;若還救 則譚踵襲其後 以明公之威 擊疲憊之眾 如迅風之掃秋葉也 不此之圖 而伐荊州;荊州豐樂之地 國和民順 未可搖動 況四方之患 莫大於河北;河北既平 則霸業成矣 願明公詳之 ”
曹操大喜道:“恨與辛佐治相見之晚也 ”即日督軍還取冀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