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節 喪家之犬(第2/2頁)
章節報錯
袁紹躊躇未決 忽報袁熙引兵六萬 自幽州來;袁譚引兵五萬 自青州來;外甥高幹亦引兵五萬 自幷州來:各至冀州助戰
袁紹大喜 再整人馬來戰曹操 此時操引得勝之兵 陳列於河上 有土人簞食壺漿以迎之
曹操見父老數人 鬚髮盡白 乃命入帳中賜坐 問之曰:“老丈多少年紀 ”
老丈答道:“欲近百歲矣 ”曹操道:“吾軍士驚擾汝鄉 吾甚不安 ”
父老回答道:“桓帝時 有黃星見於楚、宋之分 遼東人殷馗善曉天文 夜宿於此 對老漢等言:黃星見於乾象 正照此間 後五十年 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 今以年計之 整整五十年 袁本初重斂於民 民皆怨之 丞相興仁義之兵 弔民伐罪 官渡一戰 破袁紹百萬之眾 正應當時殷馗之言 兆民可望太平矣 ”
曹操聽罷笑著說道:“何敢當老丈所言 ”遂取酒食絹帛賜老人而遣之 號令三軍:“如有下鄉殺人家雞犬者 如殺人之罪 ”於是軍民震服
曹操亦心中暗喜 人報袁紹聚四州之兵 得二三十萬 前至倉亭下寨
曹操提兵前進 下寨已定 次日 兩軍相對 各布成陣勢 曹操引諸將出陣 袁紹亦引三子一甥及文官武將出到陣前
曹操對著袁紹說道:“本初計窮力盡 何尚不思投降 直待刀臨項上 悔無及矣 ”
聽到曹操之言 袁紹不禁大怒 回顧眾將曰:“誰敢出馬 ”
袁尚欲於父前逞能 便舞雙刀 飛馬出陣 來往賓士 曹操指問眾將道:“此何人 ”
有識者答道:“此袁紹三子袁尚也 ”
言未畢 一將挺槍早出 曹操視之 乃夏侯惇部將史渙也 兩騎相交 不三合 尚撥馬刺斜而走
史渙趕來 袁尚拈弓搭箭 翻身背射 正中史渙左目 墜馬而死 袁紹見子得勝 揮鞭一指 大隊人馬擁將過來 混戰大殺一場 各鳴金收軍還寨
曹操與諸將商議破紹之策 程昱獻十面埋伏之計 勸操退軍於河上 伏兵十隊 誘紹追至河上 “我軍無退路 必將死戰 可勝紹矣 ”
曹操立馬就同意了其計 左右各分五隊
次日 十隊先進 埋伏左右已定 至半夜 曹操令夏侯惇引兵前進 偽作劫寨之勢
袁紹五寨人馬 一齊俱起 夏侯惇回軍便走 袁紹引軍趕來 喊聲不絕;比及天明 趕至河上
曹軍無去路 操大呼道:“前無去路 諸軍何不死戰 ”
眾軍回身奮力向前 夏侯惇飛馬當先 力斬十數將 袁軍大亂 袁紹退軍急回 背後曹軍趕來
正行間:一聲鼓響 左邊夏侯淵 右邊于禁 兩軍衝出 袁紹聚三子一甥 死衝血路奔走
又行不到十里 左邊樂進 右邊李典殺出 殺得袁軍屍橫遍野 血流成渠
又行不到數里 又有軍士殺出 兩軍截殺一陣 袁紹父子膽喪心驚 奔入舊寨
令三軍造飯 方欲待食 只見曹軍徑來衝寨 袁紹慌上馬 前奔倉亭 人馬睏乏 欲待歇息 後面曹操大軍趕來 袁紹捨命而走
正行之間 右邊曹洪 左邊夏侯惇 擋住去路 紹大呼道:“若不決死戰 必為所擒矣 ”
奮力衝突 得脫重圍 袁熙、高幹皆被箭傷 軍馬死亡殆盡
袁紹抱三子痛哭一場 不覺昏倒 眾人急救 袁紹口吐鮮血不止 嘆曰:“吾自歷戰數十場 不意今日狼狽至此 此天喪吾也 汝等各回本州 誓與曹賊一決雌雄 ”
便教辛評、郭圖火急隨袁譚前往青州整頓 恐曹操犯境;令袁熙仍回幽州 高幹仍回幷州:各去收拾人馬 以備呼叫
袁紹引袁尚等入冀州養病 令尚與審配、逢紀暫掌軍事
卻說曹操自倉亭大勝 重賞三軍;令人探察冀州虛實 細作回報:“紹臥病在床 袁尚、審配緊守城池 袁譚 袁熙、高幹皆回本州 ”
眾皆勸曹操急攻之 曹操不由的說道:“冀州糧食極廣 審配又有機謀 未可急拔 現今禾稼在田 恐廢民業 姑待秋成後取之未晚 ”
正議間 忽荀彧有書到 報說:“劉備得黃巾殘賊數萬之眾 聞丞相提軍出征河北 劉備親自引兵乘虛來攻許昌 丞相可速回軍御之 ”
聽到這個訊息曹操不禁大怒道:“早就知道那劉玄德不是什麼好東西 我幫他拿下了呂布 現在卻是恩將仇報起來 當初就不該將他放走 ”
原來之前劉琦向曹操請命前去鎮守徐州方向以防備南邊孫策的進攻 在劉備的一番忽悠之下 曹操竟然同意了 等到曹操感到後悔的時候劉備卻是已經追之不及了 曹操只好作罷 現在聽到劉備鬧起來了不由的就是一陣惱怒
於是曹操留曹洪屯兵河上 虛張聲勢 自己則是帶著大軍王許昌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