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庫斯先生,按你的要求我找到了一份設計文獻。】

沙隆·白石在螢幕上忽然打出了一行字,然後將一份複雜的設計圖紙投射在了我面前。

沙隆·白石掌管系統後功能全面,但是許可權並不比我高多少。

他能把我從死手系統中救出,靠是強行接入“阿斯特拉”行星生態管理系統,關閉了執行到一半的程序。

但是它所做的一切,必須遵守這個系統的所有原則,以服務使用者為中心。這就像是你會允許電腦宕機、藍色畫面、跳各種執行錯誤,但是絕不可能容忍它自行篡改資料、抹除痕跡,把人當猴子耍一樣。

由於無法呼叫更高一級許可權,沙隆·白石就只能從系統的蛛絲馬跡裡幫我提供線索,盡到一個智慧終端的職責。

“你在公共伺服器裡也搜尋一下,看看有沒有將朋友圈當日記用的傻子,找到一切可用的線索!”

這種人……

不管什麼時代都會有的吧?

【收到,正在執行。】

我專心看起了那份設計文獻。其中將引力與生態系統稱為了“雙神”計劃,並且將理念貫徹到了整個殖民艦隊中。

早期宇宙擴張時期,最流行的就是蒲公英式的殖民,以一個文明中心為核心,向四周發散尋找落腳點,成熟後再進一步擴張,一點一點拓展探索區域,填補宇宙的空白。

直到有一天,可能是在某個技術到達臨界點之後,殖民模式就變成了星球跳板模式。

只需要能尋找到光熱穩定,具備原始大氣條件的星球,就能直接展開外科手術式的修正,創造出宜居環境的同時,連植被、動物的種群,都標準的模版,並且快速復刻母星的文明,以便向下一個地方殖民。

而這份“雙神”計劃可能也是殖民時代的一個變種,理念就是透過“阿斯特拉”行星生態管理系統和‘阿特拉斯’星球引力調諧裝置,調整改造星球的內外環境,建造一個星球級的殖民地。

這種方式技術力要求和資源要求雖然高,但還是比戴森球方案來得廉價且安全。

但環境只是文明生存條件之一,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這顆星球延續文明。

人類優生優育的繁殖方式本就不同於魚類的廣撒網,對於星際殖民也不喜歡做無用功。因此星際殖民不是魯濱遜漂流式的白手起家。

相反,這種殖民都是攜帶著海量的物資和技術裝置,擁有段時間內復刻整個工業體系的能力。

原先的“雙神”計劃中,艦隊會先將攜帶的物資和機械懸浮於太空軌道上,先行人員輕車簡從地降落在地表開展改造,防止地面的異常物質和大氣腐蝕損傷這些重要物資。

星球環境的改造可能需要持續幾十年,而此時,兩臺巨大的行星級裝置也將用地心的岩漿等成分重新構造外表,延緩老化,內部則作為基地,保障人員的生產生活需要。

在生態環境和引力系數經調整完畢後,地面人員才會釋放訊號,引導衛星軌道上的裝置降落在指定位置上。

從此拓荒模式進入建造模式,宣告正式佔領這個星球。

“按這顆星球的文明程度,結合貝特霍爾德口中的神話傳說來看,這個‘雙神’計劃的第二部份似乎沒有被執行,便直接進入了巖化階段,這也讓科研人員的後代徹底墮落成了部落野人……”

貝特霍爾德口中的機會,難道就是拿到太空中的那批物資和裝置?

從清單上來看,這些裝置涵蓋了礦物開採、能源精煉、模組製備、機器工廠、光稜防禦建築,還配有全套的技術產業,如果能拿到,貝特霍爾德口中的復興確實有可能實現……

【搜尋到日誌式檔案,處於未加密狀態,是否要瀏覽?】

&nbsp・᷄ὢ・᷅!

我就說吧!

這種人不管什麼時代都會有的!

“開啟開啟,這種視奸別人朋友圈的感覺,真是令人呢懷念啊……”

【收到,關鍵位元組篩選完畢,正在重新排序……】

…………

【1216年前釋出的訊息:兄弟艦隊都找到了目標星球,就剩我們還在流浪。“浩劫掠奪者”號佔領的星球,本來應該是我們先到的!我就說當時那個路口應該彎道超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