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掌握不了太過高深的防衛科技,但我也摸索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衛體系。

防衛的本質,不是建築的拼合與武器的堆造,而是使用者靈活戰略的外化。馬奇諾防線再固若金湯,也抵不住後方一波又一波高漲的厭戰情緒,才會被充滿了主動出擊慾望的敵人死死剋制。

本站手機APP:咪咪閱讀

再者說了就算士氣沒崩,那高昂的維護費用也會把整條防線化成國家財政的墳墓。

所以想要營造防衛體系,就要利用一些因地制宜的獨特的手段。

剛好,我發現了一些便宜又好用的建築物。

“建築名稱:戰壕

建築說明:這是一條在地上挖掘又長又窄的溝,穿越時需要上下爬升,因此能有效地減慢移動速度。戰壕內計程車兵遭受了武器射擊懲罰的同時,將獲得明顯的掩護。”

這就是我帶著部落搞塹壕戰的時候,意外收穫的東西。

不管是面對狂風暴雨般的火力齊射,還是鋪天蓋地的兇猛炮擊,壕塹都很好地展現出了防護能力,還預留出了挖掘進攻與防守的功能。大膽一點,我完全可以運用交通壕進攻戰術,把兵峰推到對面的眼皮底下。

圍繞著牧場設定建築藍圖後,隨著系統命令的下達,我就化身了舞鏟階級,在野地裡掀起一陣土灰石粉的旋風,如同挖蛋糕一樣開掘著溝壕。

和四通八達、構築複雜的的塹壕相比,這條圍繞著牧場的戰壕則簡陋許多。戰壕整體又深又窄,距離僅供兩個人勉強交錯擦身通行,但是深度完全可以平躺著埋下一個班組的屍體!

對這條戰壕,我本來也沒有寄予厚望,畢竟這東西看上去太窄了,陷絆一些大意的人還有可能,若是想困住有心人就難了,畢竟就是一腳跨越的功夫而已。

所以我一直以為,這東西最大的用處,也就是充當排水渠和馬德斯山野草蔓延的隔離帶。

但是我忘了,這個東西是系統出產的。

…………

我在修築完戰壕,想要跳回牧場那面區域時,我滯空於戰壕上的身體,就像是被灌了水泥桶沉東京灣的黑道一樣,感覺到了一股極為恐怖的吸力……

等我回過神來時,發現自己已經四仰八叉地躺在戰壕裡,一臉茫然地看著天空。

“……發生什麼事了?”

我站起身來,懷疑自己剛才是腳步一滑,導致自己跌進陰溝裡的。

可是我面對著等身高的腰牆,靈活的攀爬動作幾乎變成了慢動作,花了好幾分鐘才從戰壕裡爬出來。

這個過程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困難,而且在戰壕裡行走也沒有任何的異常,但就是戰壕裡會散發出一股莫名的吸力,讓我向上爬升的動作格外艱難,花費的時間也被迫加倍,變成了可笑的慢動作。

這時候我才想起來系統說明裡提到了“爬升”和“緩慢”兩個關鍵詞……

強行掉進戰壕無法跨越是它所說的“爬升”?

爬出來的動作變得遲緩,就是它所謂的“緩慢”?

果然是簡單又粗暴的系統邏輯,一點不給人吐槽的機會啊……

與帶著“不可逾越”屬性卻很容易被破壞的木柵欄相比這個戰壕的價效比簡直是逆天了。畢竟敵人可以攜帶工具快速破壞柵欄,卻不一定會帶著鏟子來這裡填坑。

……如果他們真的帶著鏟子來進攻那他們可能真的是來支援貧困地區的建築隊吧——更何況,花時間爬升和填坑相比,哪個工作更費時間還說不定呢。

但這個戰壕還真的是有點問題啊!

和簡陋的外表相對的,最令人費解的是裡面神秘出現的重力。

我用腳趾頭想都能找到一百個比戰壕更適合運用這門技術的方法,比如佈置引力陷阱、觸發式地雷陣、裝甲車禁區之類。所以這種引力操縱技術,為什麼會出現在這種土坑裡啊!

做這個系統的人腦子一定有問題吧!

“誒,那這個‘明顯的掩護’,是不是也有什麼神奇的因果律在裡面……”

我摸著下巴思考了一會兒還猜不透這個系統會怎麼把這個離譜的效果合理化。

但從這種蠻不講理的功能效果看,我有九成把握可以確定,這個系統是委外開發的!

想象一下,甲方爸爸提出了諸如“五彩斑斕的黑”、“放大圖片的同時縮小一點”、“改圖要用photoshop不要用ps”之類的要求,乙方在熬夜改稿中終於掉光了頭髮,化身成沙雕神明。

隨後的製作風雷激盪、水火齊出,空間為之扭曲、時間為之變異,連大道都幾乎磨滅,終於創造出了這個丟人的系統……

這麼一想是不是就合理多了?

……合理個鬼啊。

但我本著不管黑貓桐乃,能夠萌到我就是好女主的想法,繼續翻閱著系統裡的功能建築,決定大大方方地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系統製作者的苦難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