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命:40天

最低生長溫度:0.0攝氏度

最高生長溫度:58.0攝氏度

收穫時間:5天

肥沃度敏感性:70%

肥沃度需求:50%

營養:0.08”

但出乎我意料,在設定好種植區域後,殖民者系統並不是抱著那個四五十公斤的大菠蘿前去種植,而是採用了扦插的方式。

殖民者系統控制著我,從那一堆砍下的葉片裡,選了最適合的葉子作為扦插芽。既沒有選擇植株中的最肥大的葉片,因為這種葉片已經偏向老化了,很難發芽,也沒有選擇最嫩的那種葉片,因為太過於稚嫩也發不了芽。

所選擇的都是介於兩者中間的枝芽,既健康又不會過老和過嫩。隨後風捲殘雲一般奔向了種植區,手起手落間就種滿了一大片的地方。

這種植物植株成長後佔地較大,因此作物的間隔也很大,總共大概才種植了十五六棵。但是殖民者系統經手的種子,都有神奇的快速收穫特性。只要等待五天之後,我就能夠收穫很多可食用的龍舌蘭果了!

為什麼我不多種點?

這地方沒有冰箱和冷庫,一次種植太多隻會凸顯儲存困難,吃不完的最後全部爛掉。這都是玉米曉夫親身體驗,不可不防啊!

如果要擴大種植,好歹也得找到合適的交易物件和運輸渠道,否則就是浪費功夫而已,我是不會幹這種傻事的。

有了椰棗,又有了龍舌蘭,我在食物部分得到了極大的補充,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但是我得吃肉啊!

在飲食上不沾葷腥,極有可能導致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攝入不足,從而引發營養不良的問題,這會對身體的各項機能產生巨大的影響,貧血等一系列健康問題都會因此產生。

推薦下,真心不錯,值得裝個,畢竟書源多,書籍全,更新快!

……難不成在原地等好心人送肉?

怎麼腦子裡冒出了人肉叉燒的劇情。

算了,求人不如求己,學醫也救不了中國人,我還是自己動手找肉吃吧。

外面有一片廣闊的大海,只要我熟知海洋中各種魚類生活的海域環境形態,配合其生活習性、棲移狀況、季節與氣候因素、覓食習性等,採取有效的方法,以餌料誘釣魚群前來,再用魚叉進行攻擊……

我就一定能抓到鱸魚!

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我有信心,抓到的是鱸魚!

按照扎克的介紹,我大概知道海洋有潮汐的漲落,海水漲潮會把大量的有機物質和魚帶到岸邊,此時更有利於捕魚;落潮後,則一般不宜捕撈。而早、晚海面相對平靜,最適宜捕魚。

現在已經是傍晚,溫度還很炎熱,實在是不適合進行捕魚活動。高溫之下就怕魚還沒釣上來,我就先暈倒墜海餵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