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昂在巴斯托涅領實行的措施很有效,也很基礎。

在里昂的把控之下原本貧瘠的巴斯托涅領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不論是人口還是經濟在十年間都翻了數倍。

而下一步就是等在塔奇米亞穩定之後,把他在巴斯托涅做的推廣到整個塔奇米亞。

在佈列尼亞王國,人數最多的是農民。

並且佈列尼亞王國的軍隊中超過一半都是民兵,他們戰時作戰,閒時務農。

好處是王國不用額外負擔這部分民兵的給養,而相應帶來的結果就是這些民兵的戰鬥力簡直堪憂。

不僅如此,比這些民兵戰鬥力更加低下的是他們的戰鬥意志,順風就烏央烏央一股衝上去,稍有情況不對逃跑的速度簡直讓人震驚。

即使是再嚴厲的監軍面對數千人同時潰逃他也束手無策。

而里昂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淘汰原本的民兵制度,培養職業軍人,從民兵中篩選體格強壯年齡合適的適格者。

使其專職於訓練軍人技能,然後由領主專門為其支付報酬,而其他民兵直接淘汰迴歸農田,老老實實當個農民。

如此一來,首先在軍事上塔奇米亞的軍隊保持著高昂的戰鬥力,而這一舉動也有助於對農業產值的提升。

畢竟又要務農,又要定期參加訓練,只能是兩頭耽誤。

然後就是對生產力的提升,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農業產值的提升。

即使擁有如此之多的農民,但是塔奇米亞乃至整個王國北部的農業產值並不高,這裡面的原因可謂是多種多樣。

王國北境主要的作物是兩種分別類似於“玉米”與“土豆”的植物,它們耐寒,抗旱,按理來說產量應該也還可以。

但是時常出現領民排隊領取領主發放的救濟食物。

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氣候,相比溫暖的南方,北方嚴寒的冬季無法種植作物,這就會出現一個空期。

其次則是王國的制度導致,理論上所有土地屬於領主和王室,普通的平民是沒有土地的,而他們種植的田地性質上屬於領主“租借”給他們的。

租借自然會有租金,這些也可以理解為稅收,根據王國的法律規定,對於領民收入的徵收最多不能超過百分之五十。

百分之五十是什麼概念?他就相當於戴在普通人頭上的一個緊箍咒,自己辛辛苦苦一整年到頭來一半都要上交?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不交糧,轉為等價的金幣。

這也就大大打擊了人們從事生產的積極性。

寧可放任田地長滿野草也不願意去除除草,反正自己多幹一點領主就多收入一點,也不在乎那點糧食。

而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地方在於“救濟糧”的存在。

出於騎士道的憐憫與犧牲精神,上至王室下至小貴族都會發放救濟糧食,這就為一批人培養出了相當的惰性。

反正餓不死,沒吃的就去領救濟糧。

在王國北境,尤其是冬天,領救濟糧的隊伍每天都能排一條長龍。

當然,領主也沒那麼多的糧食發放,所以只能,勉強發放維持生命的食物讓人活下去。

在瞭解了這些情況之後,里昂便開始著手於改善這些問題的方法,

將農業的產量提升上去,是日後想要發展一切的基礎。

因為糧食就代表著人口,為何相較於北地廣袤的領土人口卻如此之少?原因無非就是糧食不夠吃養不過。

而人口則代表著兵源和稅收,所以要想發展一切,農業是基本。

數年前,里昂開始在巴斯托涅領試行自己的改革計劃。

先是前面提到的軍事改革。

奧瑞利安家族撤到塔奇米亞行省計程車兵共有不到兩萬人,而這兩萬人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都是有著戰爭經驗的老兵。

其中更是有著黑龍家族最強大的力量“黑龍軍團”。

黑龍軍團分為兩個部分,分別是黑龍之鱗與黑龍之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