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8 第一堂課(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治也不是,不治也不是,怎麼做都是錯,繞來繞去打了一個死結。
周從文的問題很難,難的幾個醫學生愁苦萬分。
這可要比期末考試難多了,好像根本沒有標準答案。
“老師,我們不知道。”張友的兒子看了一眼張友,乖乖的和周從文說道。
周從文道,“要是你們在臨床工作幾年,就知道該怎麼做了,我先告訴你們答案,有時間你們回去自己琢磨。”
“嗯。”幾人連連點頭。
“事情其實很簡單,要是患者家屬看著面善,事兒不多,那就……”
“老師,什麼叫面善、事兒不多?”
“這是另外一個問題,當醫生的要會相面,否則的話幹不久的。”周從文道。
張友嘆了口氣。
周從文隨便舉一個臨床上的小案例,就要引申出這麼多混沌不清的事兒出來。
相面,這句話說的真對。
醫學院的學生光是背幾本書,完全不夠,還要被社會、人情世故按在地上摩擦幾年才行。
“如果是我處理這件事,我會讓患者家屬把所有親戚都叫來。”
“為什麼?”
“親戚好像不能簽字啊。”
“是啊,叫他們來有用麼?”
周從文掃了一眼幾名學生,繼續說道,“對醫療沒用,但是對患者家屬有用。”
對患者家屬有用這句話,幾個學生沒聽懂,但張友和沈浪都懂。
醫療,有時候並不只是醫療。
對於人財兩空這四個字,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理解。
“叫來一大堆人,患者家屬肯定不會說什麼,這時候我做為一名醫生,會在講完患者的情況後安慰幾句。”
“安慰?”
“家裡已經盡力了,有些病是沒辦法的,並且隱晦的建議放棄治療。注意,建議是建議,但一定要表明這是醫生的態度。”周從文道。
“為什麼要醫生說?這種事兒不是應該患者家屬做決定麼?”張友的兒子問道。
幾個年輕的醫學生都還年輕,很多事情他們連皮毛都沒有了解到。
“所以你說的冷漠,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周從文看著那個“患者”,輕聲說道,“那就這樣,你們回去吧。記住,以後做事情要考慮到風險,再有什麼事兒就想一想剛剛你有多難受,你們有多害怕。”
幾個學生連連點頭。
他們似乎還沉浸在周從文剛剛講故事的氛圍裡,都有些恍惚。
張友的兒子看了一眼張友,那個吃麵條的患者走到周從文身邊問道,“老師,您好像沒講完。”
“你說然後麼?”周從文自言自語的說道,“後來患者的子女拎著行禮離開,患者在後面端著臉盆,我想他已經意識到要發生什麼事兒。”
“……”
“這就是人生,這就是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