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博士很清楚鐳射導管前端很細,只有不到2個毫米。

鐳射導管穿破的前降支血管內膜也很細,加上撕裂,最多也就3個毫米左右。

在體外操作導絲要穿過3個毫米的破口,還要面對著複雜到極點的血流動力學干擾,類似的操作在他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

不知不覺中,宮本博士雙手已經握成拳,怔怔的看著眼前的畫面。

那位老人能行麼?!

一次肯定不會成功,至少要嘗試3次……不,至少要嘗試5次,找準位置,才能把導絲送入動脈瘤裡。

就像是戰爭中的跨射一樣,總要有兩次操作作為定位座標才可以。

但定位操作極有可能把前降支的破口繼續撕裂,甚至直接穿透前降支,造成急性心包填塞!

宮本博士本能的連呼吸都已經停止,目不轉睛的看著“最關鍵”的一步。

導絲在血管中極為緩慢的前行,黃老的操作精細,努力克服血流動力衝擊給導絲帶來的種種變化。

似乎過了很久,但又像是隻過了一眨眼的時間,導絲莫名其妙的出現在動脈瘤裡。

宮本博士怔怔的看著螢幕發呆。

他想象中至少要嘗試35次才能完成座標定位,而這已經是他想象中的極限。

然而那位如山一般的老人根本沒有“跨射”定位,直接一炮中的。

“微導絲是怎麼進去的?!”

“不可能,黃醫生是怎麼找到破損點的?”

“我的天,我看見了什麼!他為什麼能看見破損的位置?他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一連串驚訝的聲音傳來,其他人也和宮本博士一樣認為——至少需要35次操作導絲才能順利進入。

就這,只要不讓前降支破裂導致手術失敗,都已經算是最順利的了。

然而那位術者只是簡簡單單的操作著導絲,緩緩的把導絲送進宮本博士誤操作弄破的前降支血管內膜破損處。

看起來黃老的操作沒有一點難度,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一切都是那麼的簡單。

然而手術做的越好的人就越是知道術者這一步操作的厲害。

宮本博士相當茫然。

黃醫生做pci手術也這麼強悍麼?!

他想到十幾年前自己參加心胸外科世界手術大賽,卻迎頭撞在那位老人的身上,碰的頭破血流的經歷。

他想到在不久前的年會上,自己依舊撞在那位老人的身上的經歷。

而不同的是老人從前做的是外科手術,但現在做的卻是心臟血管介入手術。

一樣的彪悍,一樣的精湛,一樣的不可思議。

宮本博士怔怔的看著,腦海裡還在思考著黃醫生到底是怎麼把導絲送進去的時候,猛然看到了一幀畫面,他頓時愣住。

被打腫的、青紫的雙眼猛然睜大,撕心裂肺的疼痛並沒有阻止宮本博士瞪大雙眼。

與此同時,會議室裡議論聲消失。

短暫的安靜後傳來一片壓抑的驚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