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蝲蝲蛄倒是沒事,就怕煮不熟,半生不熟的吃特別容易感染肺吸蟲。

“的確很難一次就看到,要不說臨床看病很多都要看命呢。”黃老淡淡說道,“要是有那麼一種儀器,把糞便樣本送進去,可以掃描一下就能知道有沒有寄生蟲就好了。”

周從文笑了笑,在二三十年後才有人提出類似的理念,但一直到自己重生之前都還沒有第一代機器。

畢竟是寄生蟲……

隨著國內衛生條件的提升,寄生蟲病越來越罕見,臨床上的一些小醫生基本沒見過寄生蟲病。

所以此類疾病也沒人重視,一旦感染寄生蟲,就是一種“罕見病”。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好事。

老闆想的太多,估計這輩子他所有的遺憾都想在晚年彌補。

可有些事兒也得科技條件跟得上才行。

彌補遺憾,周從文深深的看了老闆一眼。

周從文道,“老闆,別想了,您說的這玩意倒是能造出來,可是成本太高。而且要給患者用上,又該說亂開檢查。真正能獲益的人其實不是,您說是吧。”

“還用你說。”黃老斥道。

“嘿。”周從文盤著自己的小平頭笑起來,“老闆,您好好歇歇,明天我最後看看患者,有什麼問題我馬上跟您彙報。沒問題的話,後天一早,就上臺手術。”

“都知道怎麼用?”黃老問的簡單,周從文知道老闆說的是那些新器械。

“我熟悉一天,然後送去手術室消毒,應該沒問題。就算是有什麼不懂的,看您做一臺手術,我也就會了。”

鄧明無奈的看著周從文,看一臺手術就會……

這貨要不是早都展現出來強勁的實力,任誰聽他這麼說都得覺得是吹牛。

“沒什麼難的,不過你也不要大意。”黃老淡淡說道,“畢竟是小切口,術野狹窄。”

“嗯,我跟您上臺,鄧主任,麻煩你取大隱靜脈。”

鄧明抱著保溫杯,憨厚的笑了笑。

“你對術後的預期怎麼想的?”黃老又問道。

“15年。”周從文很肯定的說道。

要是70以上的高齡患者,在口服藥物維持的情況下能保證心臟順暢供血15年,也就夠了。

這個預期要比現在臨床應用的術式術後維持時間長了兩到三倍左右,可以說效果“驚人”。

再加上小切口、一站式,連鄧明仔細想來都有些目眩神迷。

鄧明還記得他剛到臨床的時候國內沒有體外迴圈機,老闆自己琢磨著做一臺,但怎麼都沒敢在手術室用。

那時候國內的各種零件、工業水平太粗糙,體外迴圈還是精密儀器,和這次老闆帶來的自制裝置不同。

可是誰能想到自己還沒退休,心臟搭橋手術竟然能演化到這種程度。

&n左右的小切口就能搞定,簡直和做夢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