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周從文說能定位,真的假的。”鄧明一臉疑惑的問道。

這次不光是鄧明,連黃老闆都很詫異。

他沒有回答鄧明的話,而是用手指無意識的敲打的桌子上的一本心胸外科學硬皮書面。

黃老的手因為常年拿著止血鉗導致畸形,佝僂的像是雞爪子。

咚咚~咚咚~~

聲音極有韻律。

鄧明知道自家老闆在想什麼。

從最開始胸腔鏡進到國內,黃老就帶著自己開始鑽研這種新技術。

那時候無數人不屑,他們不敢說黃老,就在背後說自己見錢眼開,為了一點點耗材錢讓患者承受不應該有的經濟負擔。

鄧明也無所謂,那群人在背後說自己又不能咬掉自己一塊肉,見面還不是的微笑彎腰叫自己一聲鄧主任。

在國內外科領域,誰敢明目張膽的招惹自己?不算老闆的能量,光是鄧明就足以夯掉他們的牙。

經過一個階段的手術研究,師徒兩人很快找到了胸腔鏡使用的最基礎的方向——肺小結節的楔形切除。

但那時候還是上世紀90年代末,國內經濟環境略差,基層醫院連CT機都很少見。

肺小結節切除術,在當時來看只能算是一項屠龍技。

看著似乎不錯,其實卻沒有大的用處。

但進入新世紀後國內經濟迅猛騰飛,尤其是加入世貿組織後,短短一年內很多行業出現肉眼可見的變化。

CT的普及對於胸外科來講,直接的結果就是肺小結節的患者漸漸多了起來。

這項技術看起來不像是無用的屠龍技,黃老和鄧明一直在研究該如何推進。

他們是胸外科最頂級的存在,很快就意識到阻礙這項術式推廣下去的問題在哪——肺小結節的精準定位。

因為胸腔鏡手術需要單肺通氣,所以術前片子上肺小結節所在的位置在單肺通氣後會有一定的變化,無法做到百分之百切除。

不只是基層醫院的醫生,哪怕是黃老和鄧明都做不到這一點。

無論什麼事兒,想要百分之百都很難,這又暗合黃老“比爛”的邏輯。

最重要的是手術不能光在912開展,這裡床位有限,很多患者在外面一排就是好幾個月,根本住不進來。

黃老的目標也很明確,利用912的技術人才優勢蕩平一切阻礙,把技術推廣下去。

全國都開展,這才是一項成熟的技術。只在912開展,只有自己或是鄧明會做,別人可能看見後豎起拇指稱讚一聲牛逼,但除此之外沒別的用處。

手術麼,治病救人的玩意,不是裝逼的東西。

但基層之所以是基層,水平差是一定的,而且手術量並不高,想要他們練手練到鄧明的水平……很難。

要推展手術,必須解決一切難題,把飯喂到嘴裡才行。

師徒兩人研究了很久,從亞甲藍開始,再到碘油、術前穿刺等等,但現在只有一個比較模糊的方向。

因為研究的多,念念不忘必有迴響。聽周從文說已經出現定位裝置並且簡單描述後,兩人的腦海裡都有了一個大概的樣子。

對!

這就是一直尋找的定位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