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ct室,把值班醫生從值班室的床上薅起來,值班醫生相當不高興。

周從文也不管他的情緒有多崩潰,說明原因的過程中連連道歉。

伸手不打笑臉人,ct室醫生也沒什麼好說的,只是囉嗦了幾句。

找到“崔雯”的ct資料,ct室醫生說,“小周,你看著,我再去眯一會,好不容易趕上一個安靜點的班,還被你折騰起來。”

“今天做多少個了?”周從文一邊逐幀的看著影像資料,一邊心不在焉的問道。

“22個,希望別做50個以上。”值班醫生打著哈氣,沒精打采的去抓緊時間睡一覺。

周從文先快速滾動滑輪,把所有幀的影象掃了一眼,心裡有數,系統大機率是對的。

影像上能看到高醫生愛人直腸中段腸壁不均勻增厚,前壁更嚴重一點。

區域性腸腔變窄:病變區域性累及腸壁全層,病變前方區域性與子宮後壁分界不清:病變長約50mm,病變遠端距肛門約90mm。

直腸周圍、雙側腹股溝區、雙側髂血管旁可見多發淋巴結影。

雙側附件區也有些問題。

畢竟ct不是定診的主要方式,哪怕是周從文,在不動用重建能力把ct影像轉化為核磁影像的前提下也只能看個大概。

可就是個大概,周從文看出了問題所在。

讓高醫生情緒崩潰的點在於病變區域性累及腸壁全層,病變前方區域性與子宮後壁分界不清!

而這一點,卻是周從文考慮有問題的地兒。

仔細對著螢幕看了將近二十分鐘,直到ct值班醫生被急診患者叫起來,用機器做檢查,周從文才緩步離開。

他沒著急回去,而是來到住院二部外,坐在臺階上摸出白靈芝點燃。

有問題,可能真的是誤診。

雖然臨床上來講病理是金標準,但金標準也要看是什麼人做。

江海市、三院的病理水平也就那樣,真正技術好的人約等於零。

而且即便是技術好,也存在失誤的可能,尤其是某些罕見病或是常見病的罕見形態更是如此。

周從文曾經有一個患者,診斷非霍奇金淋巴瘤,病理組織切片沒到一個地兒都要重新切一次。

不管是當地還是省城,亦或是魔都、帝都北醫大、協和診斷都不一樣。

來到周從文這兒的時候病理組織已經不夠切一次的了,周從文也比較遺憾,只能看別人的技工切出來的片子。

最後周從文診斷沒事……患者也的確沒事。

病理麼,還要看是誰看鏡下的東西,不一定三院病理科說是腺癌就真的是腺癌。

誤診太常見了,因為科學的侷限以及人員的素質、水平不同。

這也是為什麼沒到一家醫院都要重新檢查的原因,小事無所謂,大事必須重新做檢查。

抽了一根菸,周從文根據系統面板模模糊糊的提示,有了自己的判斷。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