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主任,你來。”黃老坐在角落的椅子上招呼祝軍。

“誒,黃老,您有什麼指教。”祝軍老老實實的低著頭走過去。

“指教不敢說,有一些學術上的分歧咱倆探討一下。”黃老淡淡說道,“一早聽你說三院清教授做手術,只做楔切,不清掃淋巴結的時候覺得你認為這麼不對。”

祝軍一怔,那時候黃老沒說什麼,怎麼現在卻要給自己講呢。

“沒事,學術上的討論,沒有對錯,只是為了患者好。”黃老淡淡說道,“周醫生。”

“老闆。”

“你說說為什麼你們在做小結節楔切手術的時候不清掃淋巴結。”

“NCCN指南推介對接受肺癌手術的患者行 N1 和 N2 淋巴結切除。

然而,相比腫瘤體積較大的患者,對於腫瘤較小患者,尤其是早期肺癌患者是否有必要進行廣泛的病理性淋巴結清掃和評估尚存在爭議。”

周從文一邊整理著手術檯上用過的物品,一邊回答道。

祝軍怔怔的聽著。

三院那名小醫生的口吻不像是一名下級醫生在說話,反而像是黃老在用最權威的口吻講述著學界最新的研究成果。

“腫瘤大小不同,是不是清掃淋巴結最近也有了比較明確的說法。”

“來自美國 Duke 醫學中心的 Gulack教授等開展了一項研究,研究者利用美國國家癌症資料庫對腫瘤大小與淋巴結切除最佳範圍的關係進行了評估,研究結果發表於 Lung Cancer 雜誌上。”

“1998-2001年間接受肺葉切除術的臨床 I 期肺癌患者,患者淋巴結切除數量與患者預後的相關性採用 Cox 比例風險模型進行了分析。

同時,將患者根據腫瘤大小分為≥&n&n&n左右三組進行對比。”

“共13,827 例肺癌患者納入研究,平均每例患者淋巴結切除中位數為 7,範圍為 4-11。研究者透過生存分析發現當淋巴結切除的數量為 11 個時史患者的生存明顯獲益。”

“腫瘤小於&n 的患者切除 4 個淋巴結可使患者的生存顯著獲益。而腫瘤≥&n 的患者切除 11 個淋巴結亦可使患者的生存顯著獲益。”

“肺小結節患者的手術,清掃淋巴結與不清掃淋巴結沒有統計學上的誤差。”

&n的肺小結節患者,現在世界胸外科學界的簡單共識是不需要清掃淋巴結。”

周從文掀開無菌單,把患者胸壁的切口貼上無菌紗布,隨即護士遞過來……大白。

大白膠布!

周從文侃侃而談的語氣為之一滯。

和大師兄配合的莫名爽快,讓周從文恍惚回到上一世。他的意識裡最少也是敷貼吧,怎麼會有大白膠布這種生物!

戴著無菌手套撕大白膠布,膠布會粘在手套上,特別煩人。

沒什麼辦法,誰讓現在是2002年呢,攤手望天。

周從文不再解釋為什麼不做淋巴結清掃,而是開始有些沮喪的撕大白膠布。

黃老欣賞的看著周從文的背影,眼角眉梢流露出一股子的歡喜。

“祝主任,你知道了?”黃老淡淡問道,“小周醫生沒說完,梅奧還有更大規模的樣本,但這已經足夠了。”

“……”祝軍聽了聽了,想也想了,但一點都不認可。

美國人做的實驗資料是真的麼?肯定是周從文順口胡說。

心裡雖然這麼想,但祝軍卻完全不能用不會清掃淋巴結來鄙視三院、鄙視陳厚坤、鄙視周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