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從文右手落在患者胸大肌靠外側的位置,一邊大聲喊著你醒醒,一邊右手用力。

這裡是一個疼痛點,一般人裝暈的話急切之間很難忍受。可是周從文用力按下去,患者沒有絲毫反應。

隨後周從文又按壓患者眼眶,依舊沒有反應。

患者已經處於休克狀態,確定這一點周從文用時8秒。

胸廓略有起伏,還有輕微的呼吸,周從文的手搭在患者頸動脈位置。

頸動脈搏動微弱……

剛剛還生龍活虎的叫囂著不讓進門就打醫生的男人,怎麼幾分鐘後就休克了呢?周從文嘆了口氣,還真是麻煩。

回手,沒人遞聽診器。

周從文微微一怔,但沒有耽擱時間,而是附身用耳朵貼在患者胸前直接聽心跳。

《美國心臟學會心肺復甦和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有關於心臟驟停的常見原因總結為幾點。

第一點是缺氧,周從文首先就排除這種可能。

他沒有沉思,所有動作、行為都是肌肉記憶,而指南里寫的種種也根本不用回憶,一項項迅速排查。

再有就是低鉀血癥、高鉀血癥及其他的電解質異常。

看剛剛患者的表現,周從文也排除這種可能。

第三是低溫或者體溫過高。手摸患者的頸動脈,耳朵貼在患者胸口,周從文第一時間感受到患者的體溫正常,也不是這一點。

第四,低血容量。

患者不是外傷,要是碰巧有主動脈夾層……機率太低,暫時不予考慮。

指南里概括了十點,周從文用13秒判斷患者大機率是暈血,看見動刀、流血後緊張,導致的心梗。

剩下還要排查的一點是低血糖。

患者呼吸斷斷續續,像是在不停在嘆氣。十幾秒的時間周從文有了準確的判斷,患者忽然全身抽搐,眼睛猛然睜開,眼球向左側偏斜。

完了,心臟要停!

周從文馬上用食指和中指觸控患者頸動脈以感覺有無搏動,搏動觸點在甲狀軟骨旁胸鎖乳突肌溝內,動作標準的像是教科書。

但他沒有按照教科書上寫的去等10秒鐘,大約45秒後,周從文就大聲喊道,“除顫器!”

和周從文習慣的搶救不一樣,下一秒並沒有除顫器出現在眼前。

搶救需要一個團隊,像是一臺精密的機器似的一秒鐘都不會耽擱。

可是在陌生的地方,在2002年,周從文的一切想法都是泡影。

沒辦法,周從文只好把患者放平,一隻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骨中下1/3交界處,將另一隻手的掌根置於第一隻手上,手指微微上翹,不接觸胸壁。

雙肘伸直,隨後他以每分鐘100次的頻率垂直向下用力按壓。

&n,每次按壓之後應讓胸廓完全回覆。按壓時間與放鬆時間各佔50%左右,放鬆時掌根部沒有離開胸壁,以免按壓點移位。

他的動作並不慌張,鄧明進來後看見周從文已經開始做胸外心臟按壓,微微詫異。

在內行的眼裡,周從文的動作只有一個形容——標準,教科書一樣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