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狂張(第2/2頁)
章節報錯
“扎裡統領,帝國佬真的會趁這個時候進攻嗎?”肖·達恩不免憂慮地問道。
如今起義軍內部,除了芙倫和沃夫知曉玄微子化身的真實身份,其他人都只知道他是天空歌者的特使。這個身份給玄微子帶來不少便利,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是依循天空歌者的意願而行動,加上策劃刺殺流水親王、奪取激流灣堡壘,他如今理所當然成為起義軍的領袖人物。
“看目前情況,最好要做足最壞的打算。”玄微子說道:“銜尾巨蛇部族大肆擄掠孩童,應該就是跟帝國佬達成某種合作。我聽說聖鱗之子在前線忽然得到五臺黑鐵魔像,那是帝國法師製作的構裝體,怎麼可能會出現在銜尾巨蛇部族?很顯然,帝國佬這次選擇站在了銜尾巨蛇部族一方。”
“可是……銜尾巨蛇部族過去不是抵抗帝國軍團入侵的主力嗎?為什麼帝國佬會選擇跟他們合作?”肖·達恩沒聽明白。
“你沒在帝國殖民地待過,不瞭解他們。”玄微子說道:“帝國佬也不是鐵板一塊,他們內部也分成很多勢力和組織,彼此之間未必談得上多友好。法師們起碼就有三個最主要的協會組織,如果在利益上有紛爭,那支援敵人的敵人,也就不足為奇了。
而且更重要的一點,帝國佬的戰爭最終還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益,如果戰爭只有單純的付出而沒有收穫,他們是不願意浪費人力財力去打仗的。帝國軍團跟葛蘭法茲簽訂和約便是這個原因。”
肖·達恩撫摸著天馬脖子,問道:“那帝國軍團會主動撕毀和約嗎?”
“別忘了,跟帝國軍團簽訂和約的物件是葛蘭法茲,更準確來說是銜尾巨蛇部族。”玄微子眯眼問道:“如果將來銜尾巨蛇部族被傾覆瓦解,葛蘭法茲也變回部族大聯盟,那帝國軍團完全有理由再次發動戰爭。而且我們經歷了內亂,又正是虛弱之際,說不定會真會讓帝國軍團鑽了空子。”
其實這也是玄微子原本所顧慮的情況,此前奧秘之眼以新諾頓商會的名義來跟“扎裡統領”洽談契約合作,就已經顯露出他們對葛蘭法茲情況瞭解到何種程度。要是奧秘之眼策動帝國軍團再度發動入侵,那確實會很麻煩。
不過玄微子親自跟火舞城的內勒姆法師溝透過,打聽目前奧秘之眼的動態,唯一瞭解的情報是奧秘之眼很多人手都被調走,在新大陸倒沒有十分明顯的擴張勢頭。
而且眼下新大陸也不安定,貌似是火舞城一役過後,部分行省看出帝國軍團戰力疲弱,一些相對富庶的城鎮開始有動亂現象,理由是反對帝國增加稅收。
內勒姆法師訊息靈通,據說這些城鎮動亂的背後,其實是那些行省總督暗中策劃推動的,甚至行省總督們也開始相互聯絡溝通,蓄養私兵,其規模已經超過帝國的法令限制,儼然一副裂土分疆、自立為王的態勢了。
如此一來,帝國軍團難免要將注意力集中在經過建設的殖民地上面。而這本來也就是帝國軍團選擇簽訂和約的原因,帝國的殖民地雖然地域廣大,但能不能進行有效管理和收稅,那完全是另一碼事。
只不過帝國軍團的成分也很複雜,尤其是其中的法師部隊,很多是從各個法師協會組織徵調而來。並且這種徵調並非強制性,更多是帝國與各個法師協會合作的結果。法師在軍團之中的地位也是超然不凡的,不受尋常軍法制約,甚至有像弗斯曼這種,以法師身份擔任軍團長。
在經歷了火舞城一役後,玄微子看出在新大陸的帝國軍團,隱約有軍閥化的傾向。不光是帝國本土無法干預單獨一支軍團的行為,就連新大陸軍團的卡文迪什元帥難以完全掌控所有軍團。
所以玄微子要做好準備,以防那些經過奧秘之眼滲透干預的帝國軍團,做出像弗斯曼一樣的獨斷專行之舉。
“奧蘭索醫師,快來!有孩子病倒了!”這時沃夫匆忙趕來,懷裡抱著一個臉色枯黃的小孩子。
玄微子上前一探脈搏,感覺其面板滾熱,然後瞧見小孩子的小腿上有一道齧齒動物留下的傷口,說道:“是腐熱症……他們都被關在什麼地方?”
沃夫慌亂答道:“大概是一個地窖,裡面又髒又臭,孩子們都在裡面吃喝拉撒。”
“你們幾個幫忙,把孩子們都帶出來!”玄微子朝著肖·達恩幾人說道,不一會兒就把兩百多名大小孩童領到玄微子面前,這些孩童一個個面黃肌瘦、衣不蔽體、渾身髒汙,看見玄微子等人神色緊張,瑟瑟發抖不敢說話。
“裡面有好幾只老鼠屍體,一股腐爛味道,大人被關在裡面也熬不了幾天!”肖·達恩深感反胃:“估計這些孩子被老鼠咬過,所以才染病的。”
“可惡!你們這幫該死的雜碎!”沃夫怒火難抑,掄起斧頭朝著遠處跪地投降計程車兵劈去,肖·達恩阻攔不及,四五名投降士兵就被沃夫砍下腦袋,嚇得其餘士兵連滾帶爬地逃跑,孩童們也被驚得哇哇哭喊。
“夠了!”玄微子動用心靈異能強行撫平眾人情緒,同時對沃夫說道:“你就是把這夥人全部砍光又有何用?營寨裡應該還有存糧,先給孩子們做頓熱食,我來給他們治病。稍後問清楚這些孩子的出身,還要把他們送回去。”
肖·達恩不禁問道:“扎裡統領,銜尾巨蛇部族擄掠孩童送給帝國佬是要做什麼?用來販奴的話,會不會太小了?他們還幹不了活。”
玄微子咬牙冷笑道:“還能有什麼原因?尚處在發育階段的孩童,生命與靈魂之中蘊藏勃發的魔力,無論是吞噬吸收,還是用於製作魔法物品,都是極佳的原料。從這一點來說,奧術法師的手段比起血吻種祭司的活祭,可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