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復仇聯盟(第1/2頁)
章節報錯
淡藍色的傳送光芒閃過,科莫休斯主教站在秘密的傳送導航間中。房間內壁每一塊磚石上,都用鍊金魔藥蝕刻出奧術咒文,再往其中充注寶石晶塵,形成“迴避偵測”、“法師密室”等恆定的防護法術。並且整個房間就是“傳送法陣”,能夠讓科莫休斯主教跨越幾千上萬哩的距離,往來新舊大陸。
輕輕推門離開,科莫休斯主教非常熟練地施展奧術,移動磚石牆壁將傳送導航房間遮掩起來。石牆之上有一道以神蹟力量灌注的“死亡徽記”,肉眼難以察覺,甚至連魔法靈光也沒有。但要是有科莫休斯主教之外的人,以暴力觸動這面石牆,就會引動“死亡徽記”爆發出恐怖的殺傷力,將冒犯者轟成飛灰。
科莫休斯主教沿著一條陰暗走道,來到自己的書房,回身拉上書櫃密門,一副尋常樣子跪在聖典之前,以極為虔誠的姿態翻閱誦讀。
過了片刻,書房之外有人敲門,同時傳來聲音:“主教大人,前來接受祝禮的紳士們已經到了。”
科莫休斯主教起身走出書房,外面是幾位低階教士,每個人都身穿宣教院紅袍,服飾樸實無華,腰間只用一條麻繩當做腰帶,但每個人腰間都插著短鐵棍。從手掌虎口、肩膀身形能夠看出,這些低階教士都是深諳廝殺的武者。
宣教院在大倫底紐姆帝國創立之前,曾作為神聖之主教會的武裝集團,擁有一支實力強悍、階級分明的軍隊。死靈之災時期,神聖之主教會儼然成為嘉拉德大陸上人類文明的守護者。宣教院所率領的救世軍,彙集了大批武裝教衛、戰鬥牧師、護教軍士,軍事實力超過劫後餘生的各個國家。
尤其是在死靈之災過後,嘉拉德大陸各國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被亡靈肆虐的土地,儘管漸漸恢復恢復生機,可是當各國重新派人前往復墾,便發現蜥蜴人、地精就跟雨後蘑菇一樣瘋狂滋長,食人魔、豺狼人盤踞著破敗的城鎮廢墟,半人馬和獸人馳騁在原野上,還有食屍鬼這種死靈之災的殘留物潛藏在墓穴井底。
那時候各個國家上至國王公爵、下至平民農奴,幾乎所有人都將希望投向宣教院救世軍。就算那時候鄉野之地也有零散的施法者,可死靈之災的記憶,讓世人對於魔法、巫術等尤為忌諱,對神聖之主的狂熱信仰、對教會的神蹟十分推崇。
宣教院救世軍也從抵抗死靈之災、守護人類文明的武裝集團,漸漸轉變為清剿怪物、開疆拓土的軍隊組織,將矛頭指向一切非人怪物,勢要把神聖之主的威光傳遍世界每一個角落。
可是當宣教院率領救世軍浩浩蕩蕩地向東進取,嘉拉德大陸西部沿海,有一個叫做卡美洛的海邊漁村,一個小男孩呱呱墜地,在他其後的人生中,徹底顛覆了嘉拉德大陸的格局。
而宣教院和救世軍為人類文明擊退怪物、開拓疆域,也間接為後來大倫底紐姆帝國的擴張奠定基礎。
只是帝國與神聖之主教會的關係,談不上有多融洽,世人皆知開國皇帝本人是得到大德魯伊的指引,也跟各路施法者有所往來,而開國皇帝賴以發家的倫底紐姆城,在死靈之災時期也未受太大波及,早年間更是被其他國家視作落後邋遢的蠻子。
神聖之主教會自視為人類文明的保護者,其中以宣教院和救世軍為甚,可他們對於人類各個國度的征伐廝殺,卻找不清自己的位置。而且救世軍本身並不隸屬任何一個國家,偏偏又集中了不同國家的信徒。
這便導致倫底紐姆帝國在嘉拉德大陸快速擴張和吞併各國期間,救世軍居然就這樣稀裡糊塗地被拆得支離破碎,昔日共同奮戰的護教軍士,轉眼投入到相互廝殺、兵戎相見的戰場上。
雖然宣教院也曾提出要加入其中某一方,但抄經院、慈愛院都表示反對,教會的職責是引導和救護迷途的世人,而不是捲入他們的征戰之中。
總之在當時情況下,教會一反常態地低調,既沒有出面支援大陸征戰的任何一方,也沒有仗著過去名望聲威調停斡旋。如今回頭再看,或許教會三院的分裂,在當時已經埋下契機。
後來也不知因何原因——傳聞是私人仇怨,或許是為了掃除死靈之災的遺患,宣教院院首、稱號為“宣教之矛”的地上聖人,攜帶同名的教會神器,與奧秘之眼的“黃金智慧”米柯西爆發了驚天動地的決戰。
那一戰雖然雙方各有說法,但世人都當做是“宣教之矛”與“黃金智慧”同歸於盡。開國皇帝本人對於教會這種做法表達不滿之餘,還對神聖之主教會頒佈《解除武裝法令》,禁止教會擁有私屬武裝與軍隊。
這條法令在推行上並沒有太大阻礙,因為當時宣教院不僅損失了地上聖人,救世軍更是名存實亡,抄經院一幫文書教士,慈愛院負責治療施賑,沒有誰會主動抵抗這條法令。
再說了,法令只能解除表面上的武裝,並不能阻止虔誠教徒掌握神蹟,帝國在這方面還是相當寬容,後來也有幾任皇帝成為教會信徒。
帝國建立以來,教會內部三院彼此漸行漸遠,抄經院和慈愛院底蘊尚豐,唯獨宣教院一日不如一日。不過近幾年情況又有轉變了,當今這位皇帝陛下對宣教院頗為重視,並且開放教區,讓宣教院內那些鬱郁不得志的武裝教衛,一躍成為地區主教,並且可以招募屬於當地教區和禮拜堂的衛隊。
科莫休斯·赤紅伯爵也是在這期間改頭換面,從一位在新大陸冒險歸來的武裝教衛,升任帝國本土內一片教區的主教。此地距離倫底紐姆城不過數百哩,周邊不乏皇親國戚和商會富豪這些體面人的莊園。
地方主教的身份,讓科莫休斯能輕鬆接觸到本地名流。而他每週都要舉行祝禮儀式,為這些名流紳士賜福、療愈身心,並不會收取任何金錢。
當然了,這些體面紳士都會拿出自己每週部分收入,捐贈給本地教區,以表達自己虔誠的信仰。
科莫休斯主教讓低階教士先去招待,自己來到禮拜堂內放置各類儀軌器物的房間,取出一個金光燦燦的大杯,這是祝禮儀式必不可少的器皿。
就見科莫休斯主教將香味馥郁的紅酒倒入金盃之中,然後從掏出一柄鋒利的精金匕首,割破手腕後,並沒有流血不止,僅有一滴奇妙血珠在傷口處緩緩湧出,伴隨科莫休斯那褻瀆的咒語真言,讓血珠呈現邪異紅光。
明明是汙穢邪惡的力量,可是在禮拜堂這個“聖居術”籠罩、神蹟光耀充盈的環境中,沒有絲毫衝突扞格,血珠是如此的純粹無暇,彷彿是上主親自投向凡間的寶石。
隨著褻瀆真言漸息,血珠滴入金盃紅酒之中,轉瞬化開,讓杯中紅酒鮮豔透徹。
科莫休斯主教看著金盃紅酒非常滿意,然後整理一下牧師袍,儀態端莊地捧著金盃走到禮拜堂大廳。此時大廳之中已經坐滿信眾,一個個都是服飾華貴的本地名流,在各自領域中備受尊敬,部分人甚至在元老院中有影響力。
祝禮儀式先是由科莫休斯主教宣講聖典教義,然後帶領信眾向神聖之主衷心祈求,降下神蹟祝福。
當然了,一般人是無法體驗到神蹟祝福的,這便要由科莫休斯主教引導神蹟力量,加持於金盃紅酒之中。而前來的信眾每人都能分得一小口,喝下之後保證病痛自消,一切邪惡與不幸都將遠離。
雖然在法師眼裡,神聖之主教會這一系列儀式、祝福,說到底就是給他人施加長時間維持的增益效果,神蹟力量分散到每個人身上,無非是提升微不足道的法術抗力,治療一些小病小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