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形容方式,珊多麗倒是很容易理解,說道:“也就是說,現在是泥坯裡承載的事物變化了?”

“只是稍微變了一點、很小一點。”玄微子點撥起來:“你別忘了,我教給你的‘煉魂通神’,仍然是要你與自然巨靈溝通,只不過是建立與過往不同的溝通方式。所以首先要變的是你身心狀態,就像同樣是水,在不同容器中會有不同的形狀。自然能量以不同形式構造,會展現不同的魔法效能。而你眼下改變的幅度還很小,所以恢復的精魂法術也只是稍有變化罷了。”

“哦……”珊多麗聽得半懂半懵,又問道:“還有你這個技藝的名稱,實在太奇怪了。前半段的意思我還聽得懂,大概是要將透過某種方式改變靈魂,後半段的意思是讓我聯絡神明嗎?那是你們殖民者的神明嗎?還是說自然巨靈的別稱?”

玄微子心裡嘆氣,只能說這個世界無論是通用語還是土著語,都無法清晰準確表達其中意蘊。就算有通曉文字、心靈交流這些超越語言的溝通手段,語言背後的文化傳承依舊無法照搬挪用。

就好比“神”之一字,道家修士對其解釋起碼有四個,玄微子只得不厭其煩地跟珊多麗解釋起來——

首先概念最粗淺的神,就是鬼神崇拜之神。無論信徒將其地位抬得多高,力量有多麼強大無邊,對於修道之人而言都是外在鬼神。甚至更具體而言,但凡鬼神必因感應而生,不用刻意要求其存在狀態與是否具有實體。

其二便是精神意識之神,此神對於修道之人便是識神,而諸如魂魄意志、思慮知覺等等皆屬於此。

三則是物用之神,但凡是涉及規律、機制、功能的表現,便是此神。比如天地自然執行的規律、人體身心運作的功能機制。玄微子教羅莎蓮的“存思五氣法”中,將腑臟器官物能化,其實就是以神應物之用。

最高一等便是引起規律與機制出現的本源,對於修道之人而言就是元神。但還不是一般顯現後的元神,而是要達到忘形齊物的境界,與萬事萬物互通的元神,無比接近於大道。其實光靠語言和思維,已經無法形容這個境界的“神”了。

此四者,本源之神與物用之神,一體一用。本源之神與意識之神,一里一表。鬼神之神則是意識之神對物用之神形而下之的變造。

其實絕大多數鬼神,本質上不會脫離智慧生命的認識範疇,無論其是否真實存在,其實都是將天地自然客觀規律具體化、形象化的結果,甚至是智慧生命的社會規律與形態的具體化。

如此則誕生出各種自然神、人格神,以及負責社會關係與活動形式的社會神。

像玄微子這樣的丹道修士,雖然嘴上不說,但對鬼神向無好感。他們所追求的,便是以意識之神向物用之神、本源之神靠攏和趨同。正所謂煉神還虛、煉虛合道,根底便在於此。

至於傳授給珊多麗的“煉魂通神”,從道法角度來說,也是為求道而設。但如果要將其弄成感應鬼神的伎倆,倒也不是做不到,可那樣便是捨本逐末之舉了。

“說實話,我也不指望你能一下子弄明白。”玄微子說道:“圖騰巨靈在我看來,其實已近於鬼神。不過精魂法術也非全是鬼神之學,自然巨靈則更近於物用之神,如果能夠善攝身心,通達天地自然執行規律,你便會知曉所謂鬼神,其實也是一種現象而已,沒有什麼值不值得崇拜。”

只不過看著珊多麗和羅莎蓮一臉迷糊樣,玄微子就知道自己估計是白費口舌了。

珊多麗只得將話題帶回之前柴堆鎮的事情上去:“那你是不打算理會柴堆鎮了嗎?”

“我是我,沒有責任照顧其他人一輩子。”玄微子面無表情地說道:“更何況就算我在柴堆鎮,也不同意貿然跟帝國軍團的法師敵對。搞不好還會跟他們一起探索遺蹟呢。”

珊多麗欲言又止,玄微子問道:“怎麼?不希望遺蹟被其他人霸佔?你如果想要下山跟他們一起圍攻軍團法師,我倒是不會攔著。”

“我原本以為,你是出於守護柴堆鎮,所以才對我們部族……”珊多麗說到一半就說不下去了。

玄微子很乾脆地回答說:“我當時只是選擇了在柴堆鎮棲身罷了。世間萬物存在的意義,對我而言不過是取其用而修行。如果其妨礙修行,那便將其捨棄與放下,要是擋路就將其踢開。”

珊多麗這回不說話了,她再笨也能聽明白,她的老師圖·冉迪就是因為擋路而被“踢開”的。眼前之人的冷漠並非表露在外的性格,而是更深處的本性。

“不過嘛,帝國與法師那貪佔侵奪的習慣,我也是有所耳聞。”玄微子說道:“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是希望自己探索聖地遺蹟,但眼下我還差點最後一點功夫。”

剛才珊多麗提醒了玄微子關於聖地遺蹟的事,其實是讓他想起那個從遺蹟裡帶出來的構裝體板甲。

之前玄微子試圖將恆益子、活化烏鴉與星光體分身融合為一,並且還搭配“星之冠冕”為能量源,意圖打造出一個強大的魔法僕役。設想很豐滿,現實卻狠狠抽了玄微子一巴掌。

“星之冠冕”與奧法星圖的聯絡,的確可以為新的魔法僕役提供浩瀚能量,但魔法僕役的功能結構卻無法支撐能量輸入輸出。好不容易費盡心機來強化功能結構,這回能量輸入又不夠了。

就算玄微子找到了更強大的能量源,魔法僕役的功能結構還是無法支撐,徹底陷入了兩難境地。玄微子想盡辦法,以各種方式運神行炁,不斷調整星光體的內在特性,沒日沒夜的施法,卻還是不能讓此魔法僕役穩定發揮。

所以現在根本問題變成如何塑造一個“功能與能量”保持穩定的執行模式。

理論上,功能結構與能量物質保持穩定、不退不失的執行模式,恰恰就是丹道修士的金丹大成境界。但眼下玄微子自己都還沒達到這種層次,讓外物做到類似的情況簡直是難上加難。

唯一的辦法,就是尋找本來就能保持穩定的執行模式,同時還要具備實際形體作為承載——當初在聖地遺蹟帶出來的那套構裝體板甲,不就是最好的物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