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還有曉蘭姐,你們快過來吃飯啦。”小梅聽到聲響往外喊了一聲,就招呼著明瑾將臉擦擦準備吃飯了。

沒一會,幾人就進來了,看到明瑾的時候,還驚訝了一下,然後跟明瑾寒暄了幾句,大家便開始吃飯。

吃飯飯,可以休息一個小時,下午等吹哨,便又要出工。

知青們被分到了鄉下,條件好一點的,會有固定的知青點居住,條件不好的地方一般都是寄宿在老鄉家。

但被選中的老鄉家,一般都是比較忠厚老實的人家,明瑾住的這一家姓劉的人家,就是這樣的人家。除了忠厚老實的兩夫婦外,他們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女兒就是小梅,兒子叫劉大福,這個時候應該是去給村裡運水去了,這個村子已經很久沒有下雨了,附近的河水都幹了,他每天要走十幾裡的路才能找到水源。

這些都是從小梅那裡得知的。

與明瑾一起被分配過來的還有一個叫馮曉蘭的女知青。

原主跟馮曉蘭的關係不是很好,除了嫌棄對方家庭成分不好外,還因為趙天明對馮曉蘭格外的好,所以看她裡外不是人。

而馮曉蘭也不十分看不起這個總愛纏著趙天明,還時不時一副高高在上教育別人的官二代,既高傲又嬌氣。

所以就算兩人同在住一屋,兩人都沒有什麼交流。馮曉蘭也不管下午明瑾要不要出工,在她眼裡明瑾就算不下地也一樣不會缺了吃穿。

的確,明瑾當時報名來這,還是瞞著家裡面的,不然她家人怎麼可能會同意她過來?最後實在拗不過原主再加上名字也送上去了,原主的母親才含淚送走的她,但走的時候,什麼錢啊,糧票啊,全給原主帶上,就怕原主餓了,苦了。

等哨子吹響的時候,明瑾便跟著劉家人一起出工。

無論是原主還是明瑾都是沒有幹過農活的。

但這個時候實行的還是工分制,而糧食又異常的珍貴,所以只有好好掙工分,才能有的吃。

也多虧了家裡有個當官的爹,而且家裡擔心原主吃苦,給了 不少錢和票,就算明瑾不幹活,也足夠養活自己的了。只是大家都下地,明瑾也不想搞特殊,能幹一點算一點。

大隊長看到明瑾也跟著下地,叮囑了兩句就開始安排她跟著村裡其他婦女一起幹活。

在他眼裡這些城裡來的知青就是麻煩,個個嬌生慣養的,尤其是這個明瑾,剛下地還沒到一個小時人就倒了。

這時,一個穿著軍便衣,頭髮修剪的整整齊齊的清秀男人朝她靠近過來,然後露出一抹如沐春風的笑容,“明瑾,身體好些了嗎?用不用我幫你啊?剛來這裡,你可能不習慣地裡的活怎麼幹。”

明瑾看了他一會,臉上的笑意不變。

這個男人就是原主的心上人——趙天明來了。

趙天明是原主同校的學長,在學校那會就是一個關心同學,很是活躍的有為青年,跟馮曉蘭還是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馮曉蘭因為家庭成分不好被分配到這個條件尤其惡劣的農村進行改造,是的,馮曉蘭是來改造並不算是知青,嚴格來說還是“臭老九”。

但因為原主喜歡趙天明,所以當趙天明找上門讓她幫馮曉蘭時,原主二話不說便幫馮曉蘭將家庭成分給掩了,讓她來這個偏遠的農村當知青。

好在也沒人查,不然搞不好原主會因此拖累家裡被處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