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儒家,荀子也必須爭一爭這個榜單。

所以他不能再隱姓埋名,而這一次嬴政擺陰了就是來找儒家攤牌的,所以這一面二人遲早要見。

躲,都躲不掉!

除非儒門,肯離開他們的齊魯聖地……但是這樣做,就連他們的信仰都失去了。

所以贏瀾讓開之後,荀子對贏瀾禮貌的一拱手,便踏步上山而去。

到了山頂。

嬴政立馬睜眼。

“何人?”

“儒門,荀況,拜見陛下!”

哪怕是荀子,見到了嬴政,也必須下拜。

“荀況。”嬴政笑了,不過他此時還在感悟,也就沒有動,而是說道:“來得正好,暫且不論將來之事,眼下天賜機緣在此,朕要藉此破境。若你需要,便上前來,位於朕的左右,好好領悟!”

荀子聞言,愣住了。

眼前的嬴政,和他印象中的秦王,可不是一個人。

那個虎狼之心的秦王,怎麼可能擁有這樣的度量,居然在這個節骨眼上,還肯將天賜機緣讓給他人?

其實,嬴政還是那個嬴政。

只不過,統一天下之前,和一統九州之後,同一個人心態不同了而已。

以前的嬴政,是揹負著秦國八百年先輩,祖祖輩輩的努力。

加上奮六世之餘列,大秦男兒勿忘東出,一統九州的信念做為支撐,這讓嬴政的心何止是虎狼一般?

簡直心腸,已經堅如磐石!

所以,一切妄圖阻擋,和想要阻擋大秦的車輪滾滾前進之人,都必然遭到嬴政的屠滅!

可是,滅了六國之後。

嬴政就開始,為整個九州,為整個大秦想了。

這也是嬴政為什麼,在儒生如此反對自己的情況下,還能啟用儒生們,讓他們入朝,還封他們為博士的原因……嬴政是真的,想將大秦給經營好的。

為此,甚至不惜,還要修建長城,以防止匈奴來犯,殘害百姓!

修長城,可不是嬴政為了自己。

當時以匈奴的能力,儘管他們戰力不弱,但是面對大秦的軍隊,也不足為懼。

所以,匈奴不可能消滅得了大秦。

嬴政修長城,阻擋匈奴,完全是為了大秦的百姓,北疆千千萬萬的大秦子民,因為每一次匈奴南下,劫掠和殺戮的都是那些百姓。

這是一個,偉大的,而且本來就很複雜的人。

荀子,自然看不透。

但是,往往看不透的人,就更恐懼、畏懼。

荀子在嬴政的身邊坐下。